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11-16    

山东省城镇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

山东省城镇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

11月2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发出了关于征求《山东省“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意见和建议的通知,就目前已经完成的未来五年山东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向各市规划局征求意见和建议。按照这个规划,我省将做大做强青岛、济南,尽快强化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发挥它们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组织调度省内各城市运行的中心作用。

城市发展   做大做强济南和青岛
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青岛、济南。尽快强化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发挥它们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组织调度省内各城市运行的中心作用。
首先,做大城市规模。两大城市要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城更新步伐,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城市空间扩张统筹考虑中心城区与通勤圈范围内的城镇,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其他一体化协调机制的建立,拉开城市框架、疏解旧城,形成多中心大都市。
其次,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青岛国际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努力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东北亚航运中心、高技术产业中心、旅游中心,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黄渤海地区国际性城市。济南则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人才密集的有利条件,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培育7个人口百万以上“大号”城市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我省争取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年均转移农村人口150万人,城镇总人口5300万左右。同时培育七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济南、青岛等七城市总人口规模将达到1300万。
未来五年,我省108个设市城市和县城中,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7个,为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沂、烟台、枣庄。50万到100万的城市达到21个,20万到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30个,20万以下的小城市50个,镇区人口3万以上的小城镇120个。
大中小城市形成四级城镇体系
未来五年,我省规划推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组织形成四级城镇体系。根据城镇服务范围和规模等级,按照四个层次组织全省城镇体系。
四个层次即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它们分别是全省城镇体系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省域中心城市包括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包括其他设区城市,中小城市主要是县(市)域中心城市,小城镇包括各建制镇。
空间框架   构建“一群一圈一区一带”格局
按照新形成的“十二五”城镇体系规划,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引导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框架,构建“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总体格局。
“一群”是以青岛为龙头、青岛和济南为双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全省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要利用先发优势,依托对外联系的地缘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参与全球大分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ldquo;一圈”是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是我省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前沿,同时也是东部地区拓展对外联系的重要平台,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导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全面对接。
“一区”是以东营、滨州为中心,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其培植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发展区。
“一带”是以日照为对外开放平台,以临沂、济宁为中心,依托人口和资源环境优势,加快亚欧大陆桥北线地位的巩固和综合开发,壮大鲁南经济带,形成沿海与内陆互动的发展格局,构筑欧亚大陆桥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带。
构筑“三横三纵”城镇发展轴线
在新的五年城镇体系规划中,我省更加注重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划了“三横三纵”的城镇发展轴线。
“三横”包括德州—滨州—东营—潍北—烟台—威海北部横向发展轴、聊城—胶济沿线中部横向发展轴、日菏沿线南部横向发展轴。
北部横向发展轴顺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进入国家战略的部署,依托德州、滨州、东营、烟台和威海五大中心城市,以德大铁路、大莱龙铁路、龙烟铁路和黄大铁路等为交通大动脉,培育成为接轨京津冀、带动全省北部经济隆起的城镇集聚轴线。中部横向发展轴以省内最为发达的胶济铁路沿线为主体,向西延伸到聊城。南部横向发展轴依托日菏铁路、向西通过兰考在郑州连接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建设欧亚大陆桥在淮海经济区的北部通道,通过加强与苏北地区合理的竞争合作,打造鲁南经济隆起带。
“三纵”包括沿海轴线、京沪轴线和京九轴线。
沿海轴线依托沿胶新—蓝烟铁路、青烟威城际铁路等交通干线,连通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重点城市,协调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参与东北亚地区竞争合作,同时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成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京沪轴线依托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将山东与华北和华东两大经济区联系在一起,连通济南、泰安、济宁、枣庄、德州、滕州等重点城市。京九轴线依托京九铁路山东段,连通聊城和菏泽,结合新兴能源基地建设,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打造东西南北中五大城镇组群
在未来五年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我省拟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打造五大城镇组群。
五大城镇组群包括位于我省东北方向的烟威城镇组群、位于东部的青潍日城镇组群、位于南部的济宁城镇组群、位于中部的济淄泰莱城镇组群,还有位于北部的东滨城镇组群。在未来的发展中,五大城镇组群既相互抱团发展,又能相互呼应,协调发展,推动我省城镇体系建设稳固有序发展。
民生保障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m
在规划中,我省对于居民住房等大家关注的问题也给出了目标。其中包括优化城镇住房供给,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加快城镇社会保障全覆盖,到2015年超过90%。
在城镇环境方面,到2015年,济南、青岛要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普及,到2015年普及率超过46%。抓紧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一县一场”,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大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和噪声等综合整治力度,到2015年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超过300天。
进城农民工获县以上荣誉可落户
我省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破除人口流动障碍,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转移。
我省提出,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购房落户政策。落实优秀农民工落户政策,进城农民工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或高级职称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请落户。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退伍安置、优抚、计划生育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进城农民户口转到城镇后,3至5年内在计划生育、宅基地等方面仍按农村户口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公益性用地要提高补偿标准
按照规划,我省在未来五年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我省提出,公益性用地要提高补偿标准,合理调整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和农民间的分配关系,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住房、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的费用,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经营性土地要利用市场机制,开展集体用地交易试点,由市场决定土地价格。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相挂钩、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