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位美籍华人规划建筑师在接受笔者专访时,回顾了其数十年来旅经中西、践行海内外、以多重身份通达商学政各界的丰富经历,并浓缩形成了这样的答案。
然而,规划建筑师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质素方能“推己及人”,“以人为本”又应以谁为本?
多重视角下的现实取舍
从辞去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一职,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余年间,饶及人成为了中国多个城市的座上宾,并被33个大小城市正式聘请为“城市顾问”,还获得了“城市医生”的美誉。一名外籍设计师,如何能取得众多不同区域的中国城市管理者的认同?
“这与我的多重身份分不开。”在饶及人的头衔背后,从实操大量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师,到作为规划局局长的城市管理者、作为设计机构的企业管理者,再到著书授课的学术研究者和传播者,多重身份使其足以深入洞察各个层面与环节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困难,“我知道专家、政府部门、设计师各自的诉求与出发点是什么,并能从中寻找到最佳平衡。”
不可否认,这种多重身份不可复制,然而,其背后暗含的多重考量、全局视角,却是规划与建筑师理应具备的。
事实上,一个问题已被争议多年:规划与建筑设计究竟是怎样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颇有纷争,这也导致了不少规划师与建筑师相互轻视。“很多建筑师认为其考试比规划师难,要求也更高,而规划师又认为建筑师只懂得一小部分,不如其涉猎范围宽广”,饶及人表示:“事实上,正如吴良镛大师所言,规划是建筑的延伸。”
按照他的理解,建筑体现微观,规划体现宏观,无数个微观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城市这个宏观的概念。“建筑师应该对城市整体具备充分的敏感度,而规划师也必须了解建筑,观微知著、以小见大。二者唇齿相依。”
这种微观与宏观并行的视角,在美国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他介绍道,美国的大学多是本科学习建筑,硕士阶段学习规划,没有经历过建筑学习的规划师被认为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当然,二者也存在显著的区别。
如果说建筑更多的是美学的判断,那么,“规划便是共识的凝聚”。在美国,城市规划被细分为人文规划、人口成长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等,设计的方方面面庞杂内容被冠之以一个名词———Urban-Fabric,即城市肌理。“规划师必须全面掌握城市肌理,具备全局观,同时,还要能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作出科学的预测,以满足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求。”
然而,事实却是,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必然造成许多遗憾。“在城市的变化发展中,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遗憾的艺术,建筑师都需要在追逐完美的过程中,实现现实的取舍,寻找当前阶段的最佳平衡。”那么,我们取舍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如果说,城市在日新月异,人们的收入水平、思维模式,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都在发生着日夜不停的变化,那么,规划与建筑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在永恒的变化中,什么原则应该坚守不变?
推己及人 以使用者为本
“推己及人,以人为本”,是饶及人对前述所有问题的终极回答。“这个‘人’,不是你我,也并非甲方或乙方,而是指真正的使用者”,依据使用者的体验进行取舍,因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方为设计的最终目的,饶及人如是阐述。
一个反面案例每天都呈现在他的眼前。在其位于26层的办公室向下俯瞰,一片灰墙红顶的联排别墅依水而建,令人惊讶的是,这片别墅群竟已烂尾多年。“这么好的地段却无人入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设计的短视。大面积且定位高端的别墅项目,居然没有设计车库,仅此一条,便难以理解。”
事实上,在其多年的设计实践中,一直在追寻与思考对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饶及人应邀参加了上海浦东六里小区的规划设计。多年后,该项目负责人回顾时依然记忆犹新。他说饶及人在这个项目中带来了多项理念,并对中国的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围合式设计,小高层围绕着一个中心大花园,花园下为地下车库;打破兵营式的建筑摆法,将建筑进行组团式布局,中间另有小庭院,提倡邻里的组团;引入社区观念,营造共有空间;户型设计上注重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明显分区,卫浴间洗脸台与马桶分开在两个紧临的空间,采用欧式立面及使用涂料……这些手法几乎得到了当时主管省部领导的一致赞同。
在今天看来,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常识,并且正在向普通居住者普及开来,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鲜有人关注。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但也是可以被引导的,设计者只要真正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必然会获得认同。
也正是在此次项目中,饶及人首次提出了其“以人为本,以使用者为本”的设计理念。User-Friendly,是国外设计领域的专有名词,其字面意义已经十分明确:对使用者友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方便,不管是设计一件衣服、一个杯子,还是一个空间,都是如此。”饶及人表示:“这是规划建筑设计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设计的所有空间、所有建筑,内部功能、外部环境,都是为了给使用者创造更合适、更舒适、更便利的空间。”
在其近期的一篇博客中,他在仔细观察了曼哈顿的街道改造后,提出疑问:道路到底是应该属于行人,还是属于车子?曼哈顿开放式街道、还路于人的做法令其十分触动:“很多城市都想学曼哈顿,却搞不懂曼哈顿模式到底是什么,除了车多人多外,并不清楚是谁在使用、谁才是城市的主人。以人为本,不是指官或商,而是要以使用者为本。交通规划如此,城市规划、住区规划、建筑设计亦是如此。”
知行合一。现在,在龙安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条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前期调研。而调研的问题一般包括:你为什么想住在这里,你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希望这里未来有什么,没有什么……采集样本数量必须达到500个以上,并且要求覆盖各个阶层与多种职业。“这种以使用者为出发点的设计,使我们获得了合作伙伴与市场的认可,几乎每做一个项目便交了一个朋友”,饶及人笑言。
但是,这个听来简单易懂的道理在中国国情下却总是容易遭遇实施困境,“很多情况是拍脑袋决定,长官意志十分强烈。”尽管如此,饶及人依然表示,对规划建筑师而言,推己及人,回归以人为本,以使用者为中心,仍应作为所有设计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