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 圣心大教堂是东南亚最大的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 ,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很高的建筑水平。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属“哥特”式建筑,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唯心
美室如斯
石室是美的。从去往它的路上便这么认为了。跟司机说要去石室,麻烦到站的时候通知一下。司机很热情,走到一个地方便赶紧叫我下车。那里并不是公交站,只是他知道离石室很近。司机和我都违反了交通规则,但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却反而从这些细节中显出来。
做了很多期广州的名片,石室是唯一一个让人没有什么想要隐讳地批评以及抒发无奈的地方。尽管它是教堂,有不原产于中国的宗教,是由外国人征地修建,但对生命的探索、建筑的欣赏又哪有国界和条框?
有歌这样唱:“花开花落都一样会珍惜。”在石室的出现、破坏后一次次维护的过程中,都看到了这样的珍惜。
石室全部用石材建造,石材的重量是可以想象的,有些石头的重量甚至超过千斤。那么负责石材的人一定也是不简单的。石匠蔡孝当年便负责石室石料打磨与堆砌。为了能让石头结实地衔接,他想出了用烧熔的铅水替代石灰的办法,而在穹隆顶部,便将一部分石块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连接,很是牢固。
去之前,听说石室在前些年翻修时,每一块砖石都是以人手擦拭的,如此才能让人看到今天颜色统一的花岗岩 石壁。于是,在看它的时候就在想,每一位擦拭它的人是如何爬上石室的每一处,默默地虔诚地为这个寄托心灵的地方去除它在历史的颠簸中留下的痕迹。为了能还原石室的本来面貌,曾经用混凝土改过的地方也重新改回了石材。教堂的双塔楼的螺旋形楼梯在以前的大修中有一级是用混凝土来建造的,后来都换成石头。
石室虽然曾经一度沦为垃圾中转站,美丽的彩色玻璃被砸烂,但当混乱的年代过去后,石室又恢复了它的雄伟和美丽。一位同事曾经写石室,提到汤国华教授为石室差点献身的故事。为了复修石室,他花了11年时间。有一次,他爬上教堂顶监工,但没站稳,从几十米的地方摔下来,在快掉落地面时,他幸运地抓住了一根棚竹,于是才有机会看到了石室后来的景致。
这一路上都是全心全意想要做好石室的人,石室怎会不是美的?现在的石室稳稳当当地静立在街市深处,为它付出过爱心的人清晰地抑或模糊地留在了历史里。之后再去的人,享受当下那刻的宁静便足够了。
现场传真
东南亚最大的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一部写满故事的石书
雨??飨伦牛??沂バ拇蠼烫猛庖谰沙邓?砹??蠖际且恍┬〉耐评?醭担?蛭??彝獾囊坏侣放?⑹谐】蜕淘萍??凶欧缬晡拮璧娜饶帧6?挥卸嗌儆慰偷慕烫帽S辛怂?捞氐那寰弧T鹤永镉腥??搅降娜伺恼眨?恍┤嗽诮烫门缘募讣浞孔永锷峡危?挥腥烁扇诺剿??胖鞯牟恍胖鞯摹?/p>
石室之形 外表雄伟,里面肃穆
石室所在的地方,已是有千年以上历史的街道。宋朝时称为卖麻街,到了清代建起两广总督部堂衙门,经济和政治在此同处,而传教士也看中了这块宝地。虽说是被外国人相中了买去,有一种被侵占的伤感意味,但建造它,也算是为繁华的街市增加了独特的美感。教堂原占地6000多平方米,除教堂外,还有医院、神学院及中、小学校等房舍,现仅存教堂、主教府和东西的颐铎堂,但也不减其雄伟。
石室的雄伟是从一德路转进来时远远地从双尖塔便感受到了的。在雨的冲刷下,石室满身的花岗岩呈浅棕色,厚实、坚硬、沉稳。据说它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一同为全球四座全石结构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建筑,同时还是东南亚最大的全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它在中国的缘故,总觉得“石室”这个名字有些文雅,脱去了石头的硬气。
站在教堂前的广场抬头仰望,可以看见巍峨的双塔石尖高耸入昏暗的天空,教堂内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庄严肃穆,合掌式的花窗棂分布在正面大门上和四周墙壁。
石室的生动有一部分来自色彩斑斓的彩绘窗。教堂的门窗都用红黄蓝绿等各色的玻璃镶嵌,讲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一方面丰富了教堂的内涵;另一方面这些斑斓的色彩避免了强烈的室外光线射入,阳光穿过彩色玻璃,折射出一种淡淡的黄色光线,像天堂的圣光一样,营造出柔和、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
石室之音 钟声,歌声和祈祷声
钟声敲响时,才突然感觉安静的教堂里的声音。石室西侧石塔装置时钟,而东侧石塔则安放五个法国运来的铜钟,每当弥撒等重要时刻,教堂便会响起庄严的钟声,随后,便回响着念诵经文的声音和庄严的祈祷声。石室旁边还有一间小学,上课时的朗朗读书声和下课时孩子们放情的戏耍声同样充满着教堂四周,恍然间掉落在真实的生活里。
雨水在教堂顶层汇集,通过一个个中国舞狮形状的出水口流出,呼啦啦的声音为石室增添了生气。还有鸟鸣,雨滴声,从市场上跑进来的贸易声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石室之情 有爱,有书香,有虔诚
石室的美当然不只在外表和声音上。石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许多人的情感与回忆。教堂里有一名负责打理主教起居的工作人员张先生是来自湖北的天主教徒,他自幼便信奉天主,可以为主奉献是他对这份工作最满意的地方。张先生觉得石室是一个可以集中许多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国家的教徒的地方。除了张先生,几乎所有在这里服务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虔诚的信徒。
石室里的虔诚气氛还在于教堂旁边的牧灵堂。牧灵堂有一间圣品陈列室,摆满各种天主画像和圣经;旁边是教堂的图书馆,油墨特有的幽香弥漫一室。图书馆旁边,有几间小小的教室,修女们在这里聆听主教的教诲。
走出牧灵堂,往前走便到了圣母像,圣母像前长期有香花供奉。雨后更加是香气弥漫,山后还种着不知名的小香花,轻轻捧在鼻前,淡淡的清香让人仿佛回到童年的田野。鱼在山下的水塘里自由地游着,伴随着洁白的圣母像。
评估报告
石室的建筑水平甚高屋顶维修颇费心力
◎评估人:汤国华(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广州名片:在石室维修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了哪些困难?
汤国华:在石室的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两个困难,一个是屋顶的维修:在民国时期曾经对石室进行过一次维修,当时把原来的木桁桷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然而经过七八十年的碳化,保护层脱落,屋顶开始渗水。国家文物局便批准我们重新维修教堂。当时遇到的问题是,拆除损毁的屋顶会产生震动,这个时候就要保护好下面的砖穹顶,让它们不受到伤害,也要防止拆卸的混凝土掉落损害下面的建筑。
另一个难点是新雕的石十字架、排水兽和小亭子的安放。石室屋顶上一个大的和多个小十字架、两个排水兽和一个小亭子均已被破坏,在上一次维修时用水泥构件代替,在这次的维修中把它们重新换成花岗岩。大十字架和小亭子重达数吨,但是在安放的时候却不能借助现代的大型起吊工具,怕万一碰伤教堂本身,因此只能使用滑轮这种传统的起吊工具。同样地,在安装排水兽时也遇到这个问题,用石头制成的排水兽替换掉原先用水泥修复的,以滑轮起吊后还要水平插入安装牢固。
广州名片:石室对于广州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
汤国华:石室是广州最大的天主教堂,她的意义首先在于,她见证了晚清时期天主教文化传入广州的历史。第二,当时清政府打败仗,原本位于此地的两广总督府被烧毁,法国人指定要用此地修建天主教堂,这座教堂见证了我国的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page]
对于当今的广州,石室教堂也是很有意义的。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要有像石室这样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和很高建筑水平的历史建筑作为支持。
广州名片:请谈谈石室的建筑美学。
汤国华:石室的建筑是非常高水平的,她反映了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风格,高高的尖塔,像彩虹一样的飞扶壁都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典型样式。教堂的排水兽也非常有特点,使用的是中式的兽头,下雨时从嘴里吐水出来。石室的两侧塔楼,东侧是铜响钟,在做礼拜等重要场合就会鸣响;而西侧是时钟楼,每小时自动响一次。
石室的入口采用了层层内收的拱券门,俗称“透视门”。室内的屋顶采用的是肋形交叉十字穹,两边的柱子是束柱。全部的窗玻璃都是铅条镶嵌彩色玻璃窗,讲述圣经的故事,下面的是旧约,上面的是新约,还有三面大的圆玫瑰窗,这些都是天主教的特色。
石室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屋顶和和尖穹之间有一个水平十字天桥梯,与教堂的平面长宽一样大,十字架的四个与教堂外墙的连接点,南端连着南面圆窗户,而北端和东西端的尽头则安放着对教堂有贡献的主教和建筑工程师的骨灰盒,一般其他的教堂会把骨灰盒放在地下室,而石室是一个没有地下室的教堂,把骨灰盒放在高处,这样是表示一种很高的崇敬和尊重,表示把骨灰盒放入了天堂。屋顶上有多个天窗,光线从天窗射入室内,正好照亮十字天桥,四周都是暗沉的,只有十字桥被宁静圣洁的光线照射着,非常安静肃穆。
风生水起
高塔建筑易接收宇宙之信息,直指人心
◎发言人:李东明(世界华人周易协会理事)
广州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地理位置优越,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水,是广州当时最高的建筑,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从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外观形状来看,其高58米,带尖形,建筑物外观形状为火,(各立体建筑外观形状共可为分五种,金为方形,水为圆型,木为直立形,土为长方形)其火形建筑物多为标志性建筑物,一般来说是不适合居住,因为人类居住需要稳固,适合居住在长形或者是圆形这种稳定的房形中。而此建筑为教堂,较为符合标志性建筑物之特性。
从该教堂建立的时间来看,自1863年开建,到1888年建成,建于九运位,坐北向南偏东南向,为旺丁不旺财之格局,从人气上来说,还是较旺的,此点也正符合广州政府加大费用进行修饰之因。虽然教堂本身是旺丁不旺财,但是并不会妨碍到周边形成商圈,这是因为第一周边建筑物的建成时间并不是位于九运位,第二教堂和周边的建筑物并不是在一条线上面,而是稍稍向内凹陷。
其外观形状五行为火,火在五行中代表心脏、心血管等,根据科学研究,心脏为人的第二脑,脑不好则心神不宁,而此建筑物易接收到宇宙之信息,直指人心。因此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适合有宗教信仰的修行之人在此修炼,因为这种格局有利于人的顿悟。很多宗教性的建筑都会采用这种高塔式的建筑就是这个原因。
教堂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坚固性很强,带有很强的土性,一方面减轻了建筑本来的火性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形成火生土的格局,有利于整体气氛的营造。
从内在布局来看,门均为高大的拱形门,为半圆形,玻璃上全部绘有五彩圣像,再加上周围绿化,易给人一种轻松舒畅之感,可以在此祈求到安宁祥和、心神怡爽之气。
尖塔造型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正面那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正是她的标志之一。塔尖到地面高度为58 .5米的双尖石塔营造出一种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给人向天空无限延伸的感觉。尖塔的西侧石塔装置了时钟,每小时自动响一次,这是广州最早的报时钟;而东侧石塔则安放了五个法国运来的铜响钟。
岭南瓦
绕至石室的后面能看到像岭南院墙一样的墙壁,在墙壁的顶端有一个个小半圆的瓦沿。这便是岭南瓦。据说教堂屋顶瓦面用的全部是岭南瓦。这是教堂的中国特色。此外圣堂左右两道木门上也可有富有岭南特色的梅花、菊花等木雕图案,双塔塔尖有两个装有固定避雷针的石葫芦,都是其中西合璧的表现。
天花造型
教堂内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组成了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屋顶,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向上的升腾感觉,这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大特点。采用尖肋拱这种建筑形式可以减轻屋顶的重量,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与罗马式半圆形拱顶相比更稳固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房·事
建教堂用尽周围花岗岩
石室的所在地,原是两广总督叶琛的官邸,当官邸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占领并烧毁后,就在原址兴建了现在的教堂。教堂全部由花岗岩所建,但众所周知,广州并不是一个出产花岗岩的地方,为了兴建教堂,花了8年时间开采用石,几乎用尽了当时从九龙的牛头角和茶果岭开采到的花岗岩。这些岩石通过帆船运至广州港口,并由人工打凿、搬运、粘合。
建设的最开始,是由两名法国工程师指挥,由于言语不通,加上中国的工匠并没有修建哥特式教堂的经验,以至于数年时间才垒砌了几尺高的石块。后来,建筑师傅蔡孝担任总管工,前后历时25年,石室才终于建成。
彩色玻璃屡次被毁
随着历史的变迁,石室也受到了时代的洗礼。抗战时期,一架日本飞机被高炮击中,撞毁在石室附近,导致教堂内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大部分被震落。解放前夕,国民党炸毁海珠桥,再一次震毁大部分彩色玻璃。“文革”期间,石室遭受了严重破坏:原本所剩无几的玫瑰花窗被砸碎,长木椅、书籍遭到焚烧,墙壁和石柱也被焚烧。不仅如此,石室还一度成为废品仓库和垃圾中转站。
数字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
1861年1月25日 恭亲王奕忻与法国政府签署附加协议,正式确认了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建立。
1863年6月28日 天主教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并命名为圣心大教堂。
1888年 教堂落成。
1920年代 第一次大修,将石室屋顶及大梁、东西塔楼楼梯等木结构全部改成混凝土钢筋结构。
1938年8月“石室”拿破仑时代的彩色玻璃被震落过半,大时钟也被震停。解放前夕,国民党溃退南逃,炸毁海珠桥,“石室”的彩色窗玻璃绝大部分被震坏。
1960年代“文革”期间,“石室”内原本所剩无几的玫瑰花窗的彩色玻璃被红卫兵砸碎,教堂内的长木椅、书籍被焚烧,部分墙壁、石柱因焚烧而破裂。
1979年7月 市政府重新落实了宗教信仰政策,开始筹备重新开放石室。
1980年代 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先后拨款15万元维修教堂。
2004年夏 开始第三次大修工程,于2006年秋季完成并重新开放。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