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专题
卡拉特拉瓦说:“呆板的建筑,是我最无法忍受的,我热爱有生命的建筑,就像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一样。”
“我不用电脑,我一直相信,在纸上画出建筑的模样,或者动手制作出的建筑模型,才是唤醒隐藏在内心的灵感的好方法,再先进的电脑都无法取代这个过程。”和设计建筑一样,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针对《第一财经日报》提问给出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
在近日举行的“远东建筑奖”特邀讲座上,作为主讲人的卡拉特拉瓦,受到了中国听众的追捧,在讲座之后被团团围住,这令他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听众的热情并不难理解,因为此前,对他们来说,卡拉特拉瓦只是“书本中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品,诸如纽约世贸中心中转站、瑞典马尔默的旋转大楼、巴伦西亚艺术科学城(6.03,0.02,0.33%)、西班牙阿拉米洛大桥、希腊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以及正在兴建之中的芝加哥螺旋塔,早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用评论家的话来说,“这位扎根于瑞典学派的西班牙建筑师,利用结构和运动,为建筑创造出一种如诗的光影形态,在他的独立艺术王国中常常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活生生”的建筑
人们对卡拉特拉瓦的建筑瞠目不已,但卡拉特拉瓦对建筑的解读并不复杂,甚至短短的一句话就把所有的意思都说完了——“呆板的建筑,是我最无法忍受的,我热爱有生命的建筑,就像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一样。”
在卡拉特拉瓦的记忆中,有两件事情对他之后的设计经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他儿时的生活环境。1951年,卡拉特拉瓦出生在西班牙瓦伦西亚附近的小村庄,“我的故乡,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安静村庄,到处都是金黄色的麦田,是孩子的游戏天堂。”儿时的他,整日沉浸在大自然中,观察飞鸟和爬虫,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这样的情趣留在了他的建筑设计中。2009年末,纽约世贸中心中转站对公众开放,人们猛然发现,这座建筑活脱脱就是一只振翅起飞的大鸟。“这里曾是一片废墟,‘9·11’的阴影还残留在人们心中,鸟的动态,尤其是起飞的姿势,常常能让人联想到新生的希望。”时任纽约州州长对此赞赏不已,把这只有着玻璃和钢结构的飞越穹顶的“大鸟”称为“与21世纪相称的交通枢纽”。
无独有偶,由卡拉特拉瓦操刀的另一个美国建筑物,也和飞鸟颇有渊源。在2001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设计榜上,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美术馆位居榜首。卡拉特拉瓦为美术馆设计的机械传动装置,控制着建筑顶部的两块钢结构“羽翼”,当阳光流转,“羽翼”便会自动开合,光线白驹过隙般地在两边的“羽毛”间荡漾。整个美术馆就像在湖边静谧地“微颤”。
而另一件决定卡拉特拉瓦踏上设计师之路的事情,是当年他在法国、瑞士留学时,偶然间看到了著名的朗香教堂。这座位于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群山中的一座小教堂,由20世纪最有影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上世纪50年代初设计。整座建筑以一个曲率复杂的黑色屋顶覆盖在弯曲的墙面上,不同凡响的屋顶和粗犷的墙体,巧妙又干脆地对古板、陈腐的建筑设计观念发出了挑战,被认为是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并对大批西方的年轻建筑师产生了影响。
卡拉特拉瓦就是其中之一,他把这种反叛的设计精神注入自己的作品中。2005年卡拉特拉瓦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进行了一项挑战。就在这段时间,他正在琢磨,如何把人体转动姿势,和儿童玩具中的方块叠加结合在一起,造出一栋扭曲的大楼来。“人的行动和灵活,与建筑力学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我试着把这些元素放到建筑中,效果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他为马尔默设计的旋转大楼,就模拟了人体转身一刹那的动感,整座54层大楼呈螺旋状向天空攀升,第一层和顶层的扭转度恰好呈90度。用卡拉特拉瓦的话来说,“利用这种扭转,整幢楼的每一层都能最大限度享受阳光,整幢楼建在海边,从这里可以俯瞰瑞典南部美景,与丹麦隔海相望,很自然地与整个马尔默融为一体。”
用桥梁写一首诗
和其他建筑师相比,卡拉特拉瓦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兼有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也正凭借着扎实的工程基础,卡拉特拉瓦常常涉足桥梁设计。其实,从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由路桥结构工程师担纲主角,一般的建筑设计师往往对这种路桥设计退避三舍。
卡拉特拉瓦却打破了这条“潜规则”。1984年,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申办奥运之后,决定重新修缮布德罗德大桥(BachdeRoda)。卡拉特拉瓦独特的双拱拉索方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很快这座桥便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布德罗德大桥成功之后,卡拉特拉瓦又马不停蹄地设计了阿拉米洛大桥、鲁斯特尼亚桥、拉德塞维人行天桥,人们另外奉送了他“桥梁诗人”的称号。
按照卡拉特拉瓦的说法,他的桥梁设计灵感,也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纵观他设计的这些桥梁,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拱和斜拉索。“那就像是叶子。”卡拉特拉瓦在观察叶子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叶片上脉络分布均匀有序,正是这种结构让叶片稳固,不易受到外力影响,在风雨中依然能“明哲保身”。“拱是叶边,拉索则是叶的脉络。”卡拉特拉瓦的这种发现,对之后的桥梁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设计理念也在发挥着作用,不少斜拉桥正是从他这里取经。更有趣的是,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设计理念还影响到了他自己的建筑。就在为希腊雅典重修奥运场馆时,卡拉特拉瓦从桥梁设计中“借”来了拱梁和拉索的方式,为原本露天的体育场加上了可以伸缩的屋顶。这座被卡拉特拉瓦昵称为“奥运之梦”的建筑,征服了无数观众。
“所有的设计都不难解释。细心观察自然,让我受益无穷。”卡拉特拉瓦说,“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桥梁,还是大楼,无论是我用了什么结构,做了怎样的扭曲,你总能从自然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