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至上,设计至上
记者:创域设计的设计理念:生长之性,创新之至?请问怎么去深化理解,您寄予了什么期望?
殷艳明:“生长之性,创新之至”实际上是我当时看到《老子》里面的一段原话,谈到生长之性的问题。公司成立之初,我就在想我们是室内设计公司,我们作为室内设计师,我想更高的立足点应该是空间,“创”是创造的意思,“域”代表了空间而不是平面上的东西,而且“域”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从事更广阔的跟室内设计相关的项目,这是我们公司成立之初最基本的构想。
“生长之性,创新之至”看起来可能是比较抽象的一句话,落实到一个点上,它有几个出发点,“性”是指个性、信念,个性是对作品对设计的一种追求,信念是对行业的一种姿态,无论碰到什么状态或者困难,都要有一种信念才能够生长。“创新”是一种必须有的态度,创新至上,设计至上,说到底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围绕创新这么一个根基,才能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不断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
做设计、做人都要真诚
记者:作为创域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在您身上看不到太多的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一种儒雅、内敛、低调的气质,这可以说是您个人的一大特色,您对这种评价怎么看?
殷艳明:我觉得设计跟人的性格有关,设计师既是理性又是感性的,对于企业经营每个经营者都有他不同的方式。首先回到怎么看待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我认为很重要一点设计是要靠作品说话,别人认不认同或者业主怎么看待这个作品,不是说你发表长篇大论或者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当然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最后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所以在推广方面我们不是铺天盖地的宣传,通过各方面的包装打造明星效应。我觉得做设计、做人都要真诚,把真诚反映到作品里面,通过作品再去感染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跟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的人建立朋友关系,如果设计做好了商业效益自然也会提高,我认为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从我个性而言,只要你有能力,不需要讲的太多。
设计做的是一种底蕴,做的是一种意境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老子,之前看过您的一些文章字里行间中也透出几许哲学的意味,您工作之余是不是经常读一些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书籍?
殷艳明:中国传统文化如佛教文化、儒家思想,包括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我对这些方面的书籍比较感兴趣。其实设计、为人处事等很多方面都跟传统文化相关联,我经常读这方面的书籍,听一些讲座,自己也去琢磨琢磨,然后再跟我们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进行结合。我觉得做设计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设计做的是一种底蕴,做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装饰的表面,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这种思想,才能把内在的东西表达出来。”
好的设计能影响一批人
记者:最近流传这么一句话“不当明星,当设计师”,如果面前有两个机会,明星和设计师,您会选择哪一个?
殷艳明:我还是选择当设计师。明星属于一种万人瞩目的状态,很多明星都有他的一个周期,他就像潮流一样,很快的被人记住,很快的被别人代替。作为设计师来说,他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积累的越多,创造的越多,厚积薄发。就像一个高手一样,功力越深,内在的东西越值得别人去学习借鉴,他能影响到一批人。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设计师首先要喜欢这个职业,另外它是可以从事一生的职业。所以说设计才是我的本,如果脱离了这个本,去追求一些很表面很轻浮的东西,那是站不住脚的。
建筑因室内空间而存在
记者:室内设计它有一个周期性,不比建筑可以保留上百年时间,对于种情况而言,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相比,您认为两者谁对社会、历史的创造值更高?
殷艳明:建筑呈现的状态是第一直观的,我们到一个城市首先看到的是建筑,一种外形的感染,这种力量是不可替代的。室内设计就相当于接近这个建筑以后,接近一个人以后,通过跟他的交流,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理解,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建筑设计它是一种情感,室内设计也是一种情感,是相互相承的,不能说建筑设计就伟大,室内设计就渺小,完全不是这样。赖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建筑是因为室内空间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室内空间,建筑就失去了意义。最终来说,建筑是由人来使用的。
设计师要扛得起提升大众审美观的社会责任
记者:您认为室内设计师核心的职业价值体现在哪里?
殷艳明:我觉得室内设计师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他所创造的无论是装饰表面也好,体现内在的东西也好,通过对设计的理解去影响普通大众,提升大众的审美观,通过审美观提升全民素质。
室内设计相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新生的行业,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通过跟国外的学习、交流,通过我们的理解,以一种室内设计的专业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到酒店设计,小到家装设计。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大家追求一种内在的审美,以前的装修就是把天地墙刷一刷、铺铺砖就完了,但现在开始关注使用什么材料,空间如何布置,我觉得设计工作不单单是挣钱,还应该把设计的这种专业的东西传递给客户或者社会大众,我们要扛得起这种社会责任,除了在室内设计行业做一些事情,还要引导大众了解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潮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绿色设计,怎样去认识环保材料,怎样运用材料,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以点带面,形散而神不散
记者:您曾说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博大,所以更难于抓住本质。您认为设计师在做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时应如何把握住方向而不至于迷失?
殷艳明:之前我举办过一个讲座,主题是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的回归,提到了我们中国室内设计师要回归到我们本土文化上面,因为本土的才是世界的,但现状是很多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一些偏差。中国有56个民族,传统文化也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往往抓不住本。
在这方面国外设计师做得好一些,他们虽然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但他研究这个主题的时候,他会抓住一个点去突破,我觉得种以点带面的方法正式我们所缺乏的。我们经常以面概全,这种思路就不是很正确,做设计跟写文章一样要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达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能泛泛而谈,应该抓住一个点、一个元素去挖掘它的内在含义,而这个点就够你研究一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博大所以难以抓住本质,把握方向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是把握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层面的把握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另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再创造可以是一种时代的创造,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不断的发展下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设计师很重要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我们有时候去看国外设计师作品,看香港、台湾设计师的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的作品,你会觉得很不错,有中国的内蕴在里面,但不拘泥于传统的一些东西。我们受过的教育和传统文化思想过于深重,往往我们身上背了一个包袱,总是扔不掉,总觉得做出来的作品跟别人一比不够新,冲击力不够,所以我们看问题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记得以前我们学画画,站在一个角度完完整整的画出来,一点都不差,但老师告诉我们你可以站着画,趴着画,坐着画,也可以反过来画,画的虽然是同一个东西,但你会发现不同角度画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
找一个点突破,换一个视点,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会有更新的认识。看一个东西,只要感觉到意的存在就已经足够了,说话不一定就要说到十分,可能说到五、六分的时候大家开始心神意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的状态我觉得是最好的。
反对自降身价,降低设计费
记者: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深圳室内设计现状您怎么看?
殷艳明: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面对这种困难大家都要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所谓的困难它不是永远的,面对困难我们室内设计行业首先要稳住,坚定自己的信心和信念,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完善企业管理规范,学习行业国际品牌机构的优点,多从这方面去接轨、交流和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
尽管金融危机会影响一些项目的建设,但建设是不会停止的,无非就是对成本的控制,对造价的控制。资金的问题会让设计难度增大,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设计服务上面多下功夫,我反对在这种形势下自降身价,降低设计费,我们不能走恶性循环的道路。当我们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我们的行业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的时候,不能因为这样一次金融危机把我们退回到十几二十几年前,这样的话我觉得社会不是在进步,我们的行业是在倒退,这时候每一个业内人员要团结,要知道怎样让行业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给客户带去更专业的服务,更真诚的服务,而不是说同行相互的比价降价,这对行业是一种伤害,对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倒退到以前的状态再回到现在的这种状态又得要走一段时间,我们不可能走下坡路。
危机中藏有机会
记者:温家宝总理说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您认为设计师对行业、对职业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信心?
殷艳明:我们要相信中国整体的经济是发展的,保持着良好向上的势头,只要是有这种势头,设计行业、装修行业就不会停止不前,虽然有些项目暂时搁浅了,但它的启动是必然的,只要我们认识了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信心。
作为室内设计行业来说,只要你投身这个行业,你就应该意识到室内设计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而且它的发展跟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既然国家都没有失去信心,我们为什么要失去信心,而且从整个经济环境来看,其实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相当成熟,虽然它是一种危机,但危机中藏有机会,或许我们在这里面通过不断的提升内功,提升服务品质,当经济情况好转以后,当我们再出发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力会更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