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志天,建筑界和室内设计界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这位香港籍设计师曾经十度获得国际设计大奖。但当这位设计师回归建造本身,思考设计问题时,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位严谨努力、认真关注社会而积极践行生活态度的职业设计人。这种以契约为要的职业精神与其在创作中的敏感、专业和禀赋共同形成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关怀他人和亲切施予的品格。
突破与收纳
记者:您的设计生涯一直受好评不断,当你成为知名设计师之后,是否会为名声所束缚?是否在积极改变寻找突破?
梁志天:我在念中学、大学的时候参加过很多体育运动,例如游泳、田径、球类竞技等,所以从小经历过不少心理训练,已习惯应付来自竞赛或其他事务的外部压力。同时,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寻求突破,才能设计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值得品味的作品。因此我不过是按照自己的规划,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在事业上我一直都很幸运,而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我在30岁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年纪轻轻就要以自己的远见去领导一班有天分的设计师,亦要为自己的公司作出所有决定,其难度可想而知。因为这一突破,我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都对我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上我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并坚持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所以一直以来,很庆幸没有遇过重大的失误或困扰。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创意行业的发展更有无限可能,所以设计师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用心感受生活并吸收新的信息,从中提炼设计灵感,才能让自己进步。为此,我特别成立了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和研发新设计项目的小组——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研究发展小组),研究人员包括室内、产品、平面等多方位的设计师,他们直接向我汇报,共同研究新的设计项目或概念,供负责设计项目方案的同事参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室内设计新趋势和环保物料的应用等,因为这亦是大家关心的课题,也反映着设计的趋势。我希望这些研究所得可以应用在酒店项目中,从而取得实质性突破。
而在设计范畴上,除了一直设计的样板房、售楼中心、住宅会所等房地产项目外,我也涉足更多酒店餐饮设计,并在家具产品以至艺术方面作出不同尝试,把设计理念表现在空间、产品及图像等不同媒介上。我期望可以透过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创意和企业管理经验,把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共同创造生活的艺术。
恰到好处与儒文化传统
记者:极简设计成为时代的主流,不同客户有基于不同背景和地缘的生活诉求与体验,您在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游历如何满足差异化的居者需要?
梁志天:很多人会把我的设计归类为现代简约,不过我并非崇尚极简主义。对我来说,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十分喜爱整齐干净的环境特质,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上,我都力求简约而有质量地体验。简约而有质量的概念,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中庸之道一脉相承,都是以恰到好处为做事原则,用最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但是,为不同地区所做的设计自然会因当地的文化背景,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考虑,以人为本,非一成不变。以国内客户群为例,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客户对于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喜好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品味、性格、审美趋向上都会有别,因此,我做设计时亦会考虑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以现代设计为基础,再因项目的实际情况提炼和创造各种不同的元素,令设计更有趣味及深度,而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也可以反映设计背后的人文性,从而营造出舒适独特且适合当地人居住的空间。
记者:现代社会产生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家庭伦理观淡漠等生活态度,是否有通过设计反思人性或现代生活方式的弱点?
梁志天:我来自一个十分传统的家庭,非常讲求孝道并注重伦理的理念灌输,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深受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影响。这可从我多年来依然与父母、太太及儿女同住中体现,而每天工作完毕,我都尽量用剩下的时间陪伴他们。于我看来,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都未有对我本人产生影响。
身为设计师,不仅为客户设计特定的空间或产品,更应用心体验生活每个层面,以设计完善生活,甚至带领潮流而成为生活设计师。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文以载道,设计本身也可“载道”,以人为本,传承生活,即借设计改善和提升人们生活的素质,甚至是生活方式。若要引导居住者走向更生态,更积极,更适宜的生活方式,设计师首先要考虑自己理想的生活面貌和状态。我的生活基调是“工作有时,玩乐有时”,工作与私人生活必须取得平衡,才可真正享受生活,享受工作。我个人的理想家居是设计简单舒适而实用的现代家居,并享有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而设计方面以简约舒适为原则,无需过多装饰性的布置,一切以自然为主。所以,具品位的生活空间并非依靠繁复的品牌或装饰物来堆砌,而是用恰到好处又最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出色的设计师应该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而作设计上的变化。除了美国人越来越强调放松生活,欧洲人也积极提倡慢活的生活态度。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欧美居民的住屋面积可能缩小,但由于大部分都市人都生活在工作压力及其他各种压力之下,他们也更追求或需要舒适宁静的居所和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放松心神,尽情休息,享受居家生活。因此设计师除了要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喜好和需要,平衡各方面的考虑,更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小心规划空间,控制成本,令户主体会到空间的美感和舒适和谐的氛围,享受高质素的生活。
设计在香港
记者:香港文化一直以中西合璧为特色,您生于斯长于斯,能否诠释您对这座城市的感受?这片土地对您的设计产生了哪些影响?
梁志天:香港是一个独特的地方,长期以来受中国文化熏陶,同时受到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影响,荟萃中西文化,直至回归后仍保留这一特色。而香港亦是我出生成长和发展事业的地方,所以香港也会让我产生特别的感情和归属感。香港独特的魅力,不单只是因它的经济发展而来,更重要的是它特别的文化气质,特别是在经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荟萃后,新旧事物的交织共融细致深刻,造就出此地独一无二的都会风情。对我来说,香港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就是“创意灵活,与时并进及国际化”。
在香港,我自小已很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化,有很重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所以在从业生涯中,我在设计住宅或家居项目时,在空间布局、设计风格和用料等方面,皆力图反映我对家庭的理解和感知,也希望中国特有的家庭理念和方式有所传承。而香港的历史背景造就了独特的城市特色,亦成为设计中一种新兴的设计趋势。我曾在香港某处酒店餐厅的设计中,运用了香港这个城市的新与旧,整齐与混沌,中西文化荟萃等特性,尝试把这座城市具代表性的画面以破格的现代手法重新勾画出来。
记者:您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该学院也逐年广泛吸纳内地学生,您如何看这所学院的教学特点及与大陆建筑院校的异同?
梁志天:人在不同的环境生活和学习会各取优势,各为成长。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早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飞,教育及各方面的资源也相当充裕和完善,这是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主要分别。相对而言,香港的学生有比较多的机会从不同管道接触中西方的科技信息,更为注重多元文化的吸纳和交融。以我为例,我在大学念建筑时接触到很多现代建筑大师,他们对我在最初理解建筑这一领域时,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而内地学生生活在历史更悠久而深厚的环境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比较深,掌握中国艺术元素比较容易。
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多机会与内地合作,将世界各地的科技和潮流带到内地,从而扩大内地同行的视野,提升整体设计水平。我和一些设计院校也在几年前开始合作,希望可以从基础开始培养人才,尤其是思维方式方面的训练。
记者:近几年国内内地的设计水平提升,您会如何基于香港的视角来回望近几年的设计发展?
梁志天:就现代设计而言,虽然近年世界顶尖建筑、室内设计师都来到中国开展自己的设计创作,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不少让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但中国的原创设计离国际化仍有一定距离。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创意不及他人,而是中国尚在发展中,碍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很多设计师对新科技、新物料的认知都不够深刻,也无足够机会培养国际视野和潮流触角。
作为中国设计师,我们应该比国外的设计师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更明白国人的需求,从自身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设计特色。这方面其实是中国设计师的优势,而很多中国建筑师没有认识到此点,或有意识而难以体会深刻。当然,我看到也有很多人在默默耕耘,不假时日,中国设计应会获得国际认可。
梁志天
1957年出生于香港,以现代风格见称,善于将富亚洲文化及艺术的元素,融入建筑、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中。梁志天于1987年创立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并于1997年重组,成立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公司设计范畴广泛,包括酒店、餐厅、样板房、住宅会所、商店等。
在1999年至2012年间,梁志天十度被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安德鲁·马丁国际奖项)甄选为全球着名室内设计师之一;其作品更囊括超过80项国际和亚太区设计及企业奖项,如IIDA 国际室内设计年度大奖、Gold Key Awards(金钥匙奖)、 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酒店设计奖)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等。近年来,梁志天更数度获邀为业界权威设计大奖的评委,其中包括2009年度亚太室内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 China 2010(iF中国设计奖2010)及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