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元素之一,在重要的礼治及庆典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与奥运盛典的欢庆氛围相契合,同时体现大众参与、体验、互动的奥运精神,我们在设计中将“礼乐文化”这一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下沉庭院的景观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思想是通过音乐与建筑等的艺术手法及形式,传颂着中国人无所不在的内在本质与个体修养。
我们设计的院子位于七个下沉庭院中间,从南往北数是第三进。院子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在这里我们设计了红墙,但不是用灰砖红粉,而是用红色的钢构支起上百面“响鼓”。鼓面可敲,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是灯,鼓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在这里我们选用了金黄,但不是用玻璃盖瓦,而是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铜萧”,管上有孔,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在这里我们还搭建了钟楼,但不是敲击报时的铁器,而是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磬铃,随风摇摆,清音可绕。我们还在窗前拉起细索,如琴弦般可以拨动,弦下的发声器便会送出美妙的音符。除此之外,我们还种上青竹,摆上长凳,为客人们提供轻松悠闲的休息环境,欣赏那随风飘来的东方礼乐,不亦乐乎?
选择礼乐仪式中“钟” 、“磬”、 “鼓”、 “萧” 等组成元素,结合下沉花园中已有的室外扶梯、电梯、楼梯等交通空间,分别形成了“鼓墙”(共放置243面鼓,其中大鼓32面、中鼓30面、小鼓181面)、“钟磬塔”(共悬挂818件青铜响器,其中编钟456件、铜磬196件、风铃166件)、“排箫”(16根)、“琴幕”(16组)等景观空间点。同时利用体现“琴弦”意象的地面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将以上各景观空间点串联整合,进而实现下沉花园内“礼乐”主题的连续性及整体感。
在绿化配置上,与“丝竹之声”的空间体验相呼应,我们选取了竹林这一能够体现此动态景观效果的绿植元素。在地面上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所限定的空间之内设置了少量矩阵式竹林,既作为下沉花园内分割空间的“景观屏”,同时也满足下沉花园内疏散的基本功能要求。
利用地面上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的局部翻起,形成满足人的“停、站、坐”要求的不同尺度的功能性设施,如座椅、桌台等。
在这乐的庭院中穿行,通过人为的敲击和流动的风,钟和着磬鸣、鼓随着萧吟。
总体设计:崔恺、傅晓铭、石磊
景观设计:史丽秀、巩磊
工业设计:刘铁
照明设计:王东宁





版权声明: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