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26
第十一届中国住交会在北京举行,汉森国际百盛设计的董事长、总建筑师盛宇宏接受采访。他表示,绿色建筑是一个喊的非常响亮的口号,但是具体实施中前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很多东西还没有落到实处,目前来看可谓“口号响、实施难”。
绿色建筑“口号响、实施难”
近年来, “绿色建筑”可谓最热的名词,早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更表示行业急需向绿色建筑转型,继续让房价飙升不可取。但盛宇宏表示,绿色建筑是一个喊的非常响亮的口号,但是具体的实施很多东西还没有落到实处。
“绿色建筑需要的初始投入比较大,但现时无论是买家、建造者、发展商也不一定愿意支付,盛宇宏表示,绿色建筑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材料或者是设备达到绿色的标准,二是在设计最初始的时候,从建筑的结构、功能上把绿色考虑进去了,包括环境的影响、气侯的影响、日照的影响也充分考虑进去了。“外国很多的建筑把绿色、节能、环保放在首位的话,房子的外立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可能一个平平无奇的房子,但是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走进去会发现有太阳能、有很多细节是充满高科技或者是充满智慧的”。
盛宇宏表示,中国的建筑设计是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有一些浮躁,从发展商到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些东西,所以很多因素是考虑不周全的。“我希望政府应该给支持,当发展商这样做或者当时间师这样做了的时候,能不能在某一些费用或者税费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因为现在很多住宅的房子卖了,就跟发展商没有关系了。如果他做出了绿色建筑,但是初期投入没有客户愿意支付的话,很多人未必去做”。
房子住100年不成问题
昨天,中房协会长宋春华先生提到低炭建筑方面的话题表示,我国住宅使用寿命太短,我们买了70年的房子,其实使用寿命只有50年,而且很多的是30年就要拆掉再建,政策似乎出现矛盾。对此,盛宇宏认为,尽管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合同上房子只有50年寿命,但按照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质量,住100年都不会有大问题。
“我觉得房子和人一样,它并不是说70年或者100年,在整个的过程里边都不需要进行维修、翻新等等工作,我们可以通过比如外墙维护,或者是一些小修小补等维护可能就足够了”,盛宇宏认为,他很赞同国家规定建筑的寿命为50年,因为到了这个时间就能提醒房屋的拥有者,你应该对房屋进行一次全面的检察,“像我们人每年要做体检,而且年纪越大越不能疏忽,20岁左右可能几年都不做体检没关系,但是40岁以后每年都要体检”。
广州城市建筑需要创新
作为汉森国际设计顾问伯盛设计公司董事长、总设计师,盛宇宏表示自己进入建筑设计已经20年,广州的发展历程大部分均亲身经历了。他认为,广州或者华南地区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地区,特别在10年前还带领了全国房地产发展的潮流。
“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所以到现在来看,我们还是要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才行”,盛宇宏表示,相对于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杭州这种大型国内的其他城市来比较,广州在创新理念和产品创新和思维的跳跃上面已经有所落后跟封闭了。“我觉得设计是一个创造美的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尊重专家,邀请他们鼓励创新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市会变得更加漂亮。”
文字采访实录: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在住交会的现场,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汉森国际百盛设计的董事长、总建筑师盛宇宏,您好。
盛宇宏:大家好。
记者:今年的住交会有一个主题是讲低炭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的,我想请教一下盛总,在房地产现在的发展阶段,在绿色建筑和低炭建筑方面的现状是怎样的?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想请您给我们做一下介绍。
盛宇宏:低炭建筑和绿色建筑应该是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应该是有责任的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师应该努力去完成这样类型的建筑的。但是事实上在中国的现状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做得相当不够,大的情况是这样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当你有这样的要求的时候,肯定在初次的投入会比较大,而这个投入是由谁去支付,现在来看买家也不一定愿意支付,建造者、发展商也不一定愿意支付。所以现在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喊的非常响亮的口号,但是具体的实施很多东西还没有落到实处。
记者:如果我们现在来推行绿色建筑的话,在哪些方面是可以做努力的?现在做的不够的有哪些方面?请您总结一下。
盛宇宏:我觉得绿色建筑现在有两个方向,有一部分是希望通过材料或者是设备达到绿色的标准。另外一种也是我更加倾向的,就是在设计最初始的时候,从建筑的结构、功能上已经把绿色考虑进去了,包括环境的影响、气侯的影响、日照的影响也充分考虑进去了。我觉得一个是本质的东西,一个是表面的东西。应该讲更重要的还是第二种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充分的进行考虑会更加重要一点。比如我们在亚热带为了减少热的辐射,很多时候西边会强一些,但是现在很多设计为了追求外立面,整个西边都是大玻璃落地的,这样做了以后,整个房子的能耗或者里边的温度舒适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你又想达到适宜人居住和通过国家相关的环保节能的标准,那就要加很多别的材料,比如外墙的保温加厚,或者用其他的设备补充。我觉得这就变成了你在最早的设计时候过于追求外观,或者是景观的需求,或者是用更大的浪费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不是常态或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外国很多的建筑,如果他把绿色、节能、环保放在首位的话,房子的外立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可能一个平平无奇的房子,但是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走进去会发现有太阳能、有很多细节是充满高科技或者是充满智慧的。
中国的建筑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应该还有一些浮躁,从发展商到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些东西,所以很多因素是考虑不周全的。我希望政府应该给支持,当发展商这样做或者当时间师这样做了的时候,能不能在某一些费用或者税费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因为现在很多住宅的房子卖了,就跟发展商没有关系了。如果他做出了绿色建筑,但是初期投入没有客户愿意支付的话,很多人未必去做。
我想一方面政府要有所支持,有所倾斜,因为最终的减排、绿色或者对整个城市、整个气侯的改善是对整个国家有利的,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另外还有公民教育的问题,所有的市民能够充分意识到,比如现在多花一点钱,但是能够在日后营运方面有足够的收益,而且他认为即便现在不明显,但是这样做是会对整个大气,对整个城市气侯有好处的话,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去做的话,这才能够有所互动。第三个还是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很多发明创造、科学技术、建筑材料的研发上面还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就是怎样把成本降下来。经常听人讲的故事,就是一开始花多了这笔钱,但是可能20年都收不回来,就是因为花这笔钱得到的成本的好处,所以很多人不考虑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路。
记者:我们再谈另外一个话题,昨天中房协的会长宋春华先生提到低炭建筑方面的话题,其中讲到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现在住宅的使用寿命太短了,所以现在按照国家的标准来做就是50年,我们买了70年的房子,其实使用寿命只有50年,而且很多的是30年就要拆掉再建了。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之前规定房子的使用寿命是50年的?我以前听到过很多建筑师讲,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规定的是50年。从我们现在的建筑技术来讲,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房子抛开规定不说,实际上能够住人的时间是多久?
盛宇宏:您提的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趣的,买70年的房子,但是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合同上说房子只有50年寿命,但是我想大家大可不必为此担心,按照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和现有的技术,我觉得房子住100年都不会有大的问题。至于这个《规定》从何而来,我想这个我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我不太了解,我猜测会不会以前是砖混的结构,本身房子的损耗会快一点。现在如果都用钢筋混凝土建的房子,周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觉得房子和人一样,它并不是说70年或者100年,在整个的过程里边都不需要进行维修、翻新等等工作,但是我想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话是不需要拆掉,因为它的寿命到了就把它拆掉是没有太大的必要的。更多的比如外墙的维护,或者是一些小修小补,比如像栏杆或者其他的一些破损的地方进行一些维护可能就足够了。包括以前早期的作品,比如中世纪留下的一些房子都几百年了,一样还在那里,即便是变成了危房,也可以通过加固维护,达到继续居住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法规的规定是从何而来不敢下一个结论,因为一方面我是设计师,另外一方面我也是住房子的,所以在这方面大家和我一样,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
记者:其实这个法规跟现在的情况,无论是从产权的角度也好,还是从建筑技术的角度也好,都已经有一点不太符合时宜了,应该做一些修改吧?从建筑师的角度您怎么看的?
盛宇宏:这个还是应该国家考虑的。道理上是这样讲,住宅是70年的产权,但是比如很多商场公建才40年。这个我觉得是跟相关的税收、利益等联系在一起的,至于说建筑的寿命写50年我觉得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到了这个时间其实就是提醒房屋的拥有者,你应该对房屋进行一次全面的检察,像我们人每年要做体检,而且年纪越大越不能疏忽,20岁左右可能几年都不做体检没关系,但是40岁以后每年都要体检。这个体检不代表它就是不行了,只是检察完以后做一些适当的维修,或者让你思想上更加重视。比如50年的时候你做一次房屋的体检之后,说还有10年还没有问题的话大家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我接触过一些项目,从设计或者公司经营的角度可以看到外国的一些老牌的建筑设计公司的那种规范跟严谨。比如我听一些城市的领导或者一些相关的人士告诉我,说比如一个桥是德国设计的,现在已经有80年、90年了,很老了,像兰州的中山桥100年了,广州的海珠桥也是历史很悠久的。他在几十年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突然收到了一份原设计单位的公函,附一些原来的图纸和数据,告诉现在的市政府或者拥有者,说我们当年设计的你这个项目,按照当时的约定现在已经到了要进行检察的时间了,请你们相关人员进行重视,如果需要我们愿意提供相关协助。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好的自我检讨机制,如果你说把这个时间定到不是50年的寿命,定到100年、200年的寿命,那就更加没有人理了,我觉得50年已经可以让这一代人,就是我们40岁买了一个房子可能也住不到50年。设计师30多岁建一栋房子,50年以后设计师已经也不在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即便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够的,也不定要更改时间。
记者:我们作为消费者担心国家定的标准才50年,所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到50年就差不多了?
盛宇宏:这样的话,首先作为设计者我们希望建百年建筑,应该有足够的责任感。我们现在公司已经经营了16年,我希望我们最早设计的那些房子能够在建成50年的时候,就可以像刚才讲的外国同行那么严谨的发一份函,通知相应的业主进行维修,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跟责任。
记者:我们希望以后您的作品都能够在50年后收到公函。还有一个话题,汉森国际已经运营了16年了,起码看到了广州建筑的发展过程,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过程,在这十几年中,从建筑形态、设计方面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想请您对这30年来的广州房地产发展里面建筑发展的大体历程做一个勾勒,另外包括广州在内,我们的城市建筑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往那些方向努力?
盛宇宏:这真的是非常大的话题,一时言语之间也未必能够进行准确的描述。就我进行建筑设计已经20年了,应该说广州的发展历程大部分我都亲身经历了。我觉得广州或者华南地区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特别在10年前,应该说还是带领了全国房地产发展的潮流,或者是而且发展的潮流。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所以到现在来看,我们还是要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才行。相对于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杭州这种大型国内的其他城市来比较,我们在创新理念和产品创新和思维的跳跃上面已经有所落后跟封闭了。
广州的房地产发展可能跟各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经历了若干个阶段,早期有房子就能卖得出去,或者广州的地产是被几个大型国有房地产公司控制的阶段,相对来讲产品比较单一,在成本的考虑上比较多一点。那个时候因为房子是紧俏品,或者叫奢侈品,只要有房子一定能卖得出去,所以也没有把它大量的进行创新的动力。后来随着开放的状态,私营的企业慢慢的起步,在早期我觉得是港式的设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欧陆风的影陆等等,也把香港的那些“漂窗台”非常细致的,对尺寸的控制、厨房卫生间的舒适等很多方面都学的比较早,也学的比较像,也应该说是引领了全国的风格。
后来除了本地发展商之外,外地的发展商也进来了。另外就是购房人群的年龄层,包括房地产公司的决策层因为时间都发生了变化,原来老板们都是50、60岁的,买房的都是50、60岁的,所以大家对风格的思考更加偏重于欧陆、山庄、典雅的思路。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改革开放,有钱人越来越年轻,中产阶级越来越年轻,包括房地产的老板很多都比我们年纪还要小,他们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更加容易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现在广州还是处在百花齐放,多元价值观的历史时期。你在广州可以看到,包括我们汉森国际做的作品,从早期欧陆的风格,像富力城旧城改造,当时很轰动效果也很好。后来我们做时代花园、时代廊桥,类似这种富力城的东南亚风情的建筑。到现代的建筑,就是风格非常的简约、现代,又欧又现代,把这一类的建筑都试过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中式风格。
所以你现在说广州被某一种风格所完全统治的话,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现在的确是多元价值观的时期。整体风格应该是慢慢偏向现代,即便是我们做东南亚,可能东南亚的风格也会比原来的风格中式一点,这也是跟时代的发展、审美观、购房人群的年轻化相吻合的。但是这种多元化我相信是会成为未来广州发展,乃至全国设计发展的常态,不同的发展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的建筑又提供了多样选择给购房者,最后是皆大欢喜。
如果说广州还有一些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在设计的重视方面再有所侧重一点。简单来讲,比如我们在北京、上海都有公司,我觉得在那些地方找一个海归,找一个外国人,相对比在广州要容易得多。
记者:找一个这样的设计师加盟你们的公司?
盛宇宏:比如我在北京的公司,最早的招聘我亲自上来,一个上午见九个人,八个都是硕士,而且很多都有外国的背景。你会发现在广州这种人不一定留得住,他们可能会在国外生活惯了以后,更加喜欢在上海或者去深圳、香港、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广州有它的温厚、市民化的很舒服的状态。广州的设计是非常实在的,对尺度、细部和对人性化的思考都是非常到位的。而性价比一定是做得最精彩的,市民也不会因为一个虚无的概念被忽悠了以后就给很多的钱,他最后还是会比较实际的考虑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城市的面貌,如果我们全部都是非常实在的思考的话,那么城市里可能会稍微缺少一些亮点。我们要吸引海外的设计师和国内其他城市的优秀设计师,或者让广州的优秀设计师能够在广州这里安居乐业,更加投入的贡献自己的才能。在设计费上面和鼓励创新方面,我觉得政府也好、发展商也好,都应该再有所改善。广州的设计费相对于深圳、北京、上海都是偏低的,人才是向最能发挥他的优势、能得到最高认同的地方去转移的,这样省了少数的钱,但是最后可能会损失的是城市和发展商自己。
我以前提出一个概念,叫“设计GDP”,我开玩笑,我说每一个城市算每一平方的地,在这块地上面的设计费的总量,我们把它作为设计GDP的话,这个当量的话你可以看到每个城市不同的值会带来不同的城市面貌。这个不一定是建筑设计师,包括景观的,包括VI设计等等。我觉得设计是一个创造美的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尊重专家,邀请他们鼓励创新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市会变得更加漂亮。这一点广州还是太实际了,包括在天河铺面已经卖10万块钱一平方的地方,你看那个招牌他可能不愿意花几万块钱请人做设计,然后那个招牌还是像十年前的那样的,随便就出来了,这种是短视。当然这不代表广州不进步了,你会发现我们广州有很多的工程在国际上招标,有很多大师在广州有很多的作品,我想广州的明天会非常漂亮的。
记者:谢谢盛总。
版权声明: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