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以多层次的透视,无穷的消失点,倾斜的多角度,及峰回路转的水平面挑战传统建筑美学。
扎哈.哈迪简介:
扎哈.哈迪德是当今世上殿堂级建筑师之一。1950年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她之后到伦敦学建筑,并常驻当地,自立事务所。她设计的奧地利因斯布鲁克跳高滑雪场塔台,宝马中央大楼,以及2012年伦敦的奥运游泳中心等,都已是建筑典范。她在新加坡也留下三个作品,包括纬壹科技城总蓝图,霸级公寓“花拉閣”及那森路超奢华私宅。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是一场线条、水平面的交响曲,也是超现实的狂想。婀娜多姿的线条蜿蜒曲折地飞扬,震撼了建筑的传统,在现今的土壤上指向了未来的时空。
2004年,她成为首位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mdashmdash;普立兹克奖的女建筑师。加上赢得不少重量级竞赛提案,哈迪德的事业、声望如日中天,名字与她当年的师傅雷姆.库哈斯、弗兰克.盖赫里、安藤忠雄等大师齐名。然而这一切来之不易。许多年,哈迪德的建筑设计虽惊艳四座,但却无人问津。建筑商一致认为以当下的建筑技术,它们是不可能建成的。她,沦为纸上建筑师,但她一直不放弃。终于,1993年,她在德国第一座正式建成的维特拉(Vitra)消防局面世,解除了这道魔咒。
消防局横七八竖的墙柱粉碎建筑一定要用90度的正墙组成的定规。眼明的建筑评论家认出她超现实的线条与俄罗斯前卫艺术(Ruian Avant-Garde)原来是一脉相承的。让他们惊为天人的是:哈迪德多层次的透视,无穷的消失点,倾斜的多角度,峰回路转,突然杀出或插进来的水平面,这一切都完成了传统建筑学“不可能的任务”。
8月,正在放暑假的哈迪德接受了《早报.报志》(Zz)的独家电邮访问,构成《报志》庆祝一周年的《星光专号》的内容之一。
哈迪德在电邮中证实自己独具一格的设计语言的确师承于俄罗斯前卫艺术主义。这个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间的艺术流派以几何图形、线条,与抽象破格的表现手法著称,一扫现实派艺术的常规。它也在当时俄罗斯的建筑、音乐、电影、文学界百花齐放。哈迪德个人最爱,也影响她最深的是乌克兰籍至上主义的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这位艺术先锋自成一体,以抽象的几何形体,与晚期的黑白、亮丽色彩的几何形体,开创他的个人风格,尤其以在白画布上画上一块漆黑四方形震撼画坛。
哈迪德最近受邀在瑞士苏黎世的楚格画廊(Galerie Gmurzyka)设计了一个艺术展,把她所设计的空间和黑白俄罗斯前卫艺术作品参差穿插展出,一是对她的创作养分致敬,二是透过两者的对照,撞击出哈迪德最爱的三大艺术主题“抽象化”、“扭曲化”、“分裂化”的对话。她说:“我们把平面的画作穿插进立体的空间,整个画廊就变成一个富有空间感的画,把画的定义扩大,让参观者能进入游走。”
哈迪德的建筑语言:扭曲现实 挑战地心引力
早年的哈迪德因为厌烦传统建筑绘测技法的诸多限制转而从俄罗斯画作取经。她说:“我尤其欣赏马列维奇把抽象化变成一种探索和发明的原则,把他的创作推上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她后来干脆学画画,并以它作为设计的工具。
她说:“马列维奇在他的雕塑上首度把抽象画与建筑联系对我影响至深,引我深入地实验形式和移动的建筑美学,最终引导我形成了我独特及新颖的建筑语言。”早在这之前,哈迪德已在她的毕业作品里向马列维奇致敬。若说她设计,不如说她画的是伦敦亨格福特大桥(Hungerford Bridge)旁的一家旅馆,名字就叫“马列维奇结构”(Malevich' Tectonik)。
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的确很独特、很破格,尤其在她早期的创作过程可见。她往往会先呈献一幅前卫主义的抽象画,表现她的概念。看看她给新加坡“绘画”的纬壹科技城(One-North)总蓝图,以及震撼建筑界,但可惜最终没建成的香港的“峰”俱乐部的蓝图,人们第一个印象总是:它们活脱就是一幅幅前卫风格的画作。图像抽象,但却把建筑的力道,整体凌厉的气势传神地捕捉下来。
但永远活在先人的影子下,就不能成大器。哈迪德说:“渐渐地,我修成正果后就抛弃了这个艺术流派限制、束缚我的东西,自由自在地把他们扭曲现实,挑战地心引力的精神,尽情发挥在我的建筑里。”
攀上建筑高峰,回眸看,哈迪德仍是饮水思源的。她说:“这些大师的作品对我的成长举足轻重,能够直接和它们互动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
版权声明: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