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11-16    

位于世博浦西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的台北案例馆即使在参观者最少的时段,门口也始终排着长队,很多人想了解何以台北的两个案例“资源回收”和“无线宽带”被誉为是“台北人生活品质的核心”。

世博会台北馆见闻:垃圾

台北案例馆夜景,场馆外旧厂房的框架结构形成硬朗明快的线条。

这是一个旧厂房改建的展馆,设计师不仅保留了建筑的框架结构,而且让其裸露在外,使小巧的展馆多了几分工业遗存的沧桑感,也更契合参展案例之一的主题:“迈向资源循环永续社会的城市典范”。 上篇:“垃圾减量,资源回收”

台北也曾为垃圾处理问题所困扰,生活水平越高,垃圾产出越多,“消灭垃圾”无非是焚化和掩埋。台北地少人多,想建垃圾焚烧厂、掩埋场,就会遭到附近市民的强烈反对。
上世纪90年代,台北决心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策略是“减量化”与“资源化”,机制是制定法律、经济手段、全民动员,鼓励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减量与资源分类回收,目标是通过技术突破,达到2010年“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
1996年,台北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市民形成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这之前宣传工作持续了近一年。
2000年7月1日起,台北实行“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如果不使用附加了垃圾清运费用的专用垃圾袋,清洁队可拒收垃圾,偷扔垃圾者重罚,举报者重奖。
一周5个晚上,一辆垃圾回收车和一辆货车会准时停在小区附近,每当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乐曲响起,市民就走出家门,把垃圾分门别类交到随车来的清洁队员手中,队员们会把一般垃圾放入垃圾回收车,把可回收垃圾放入货车。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成厨余垃圾特别多,2003年,厨余垃圾被列入可回收类,但要求把做菜前丢弃的菜皮烂叶和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分成“堆肥厨余”和“养猪厨余”两类。清洁队对每天约176吨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每年可省下人民币500至750万元垃圾处理费用,还能获得近30吨堆肥。
台北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中学、大学,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丢垃圾是要分类的,学校和家里都一样。例如,小盒装酸奶喝完后,上面那层铝塑盖膜是一般垃圾,塑料(10445,-120.00,-1.14%)盒要洗净后放入可回收类。
台北案例馆馆长陈庆安拿着环保部门监制的最小一号蓝色塑料袋给记者看,便利店出售的5毛钱一只的塑料袋能装1公斤垃圾,除去可以回收的垃圾,两个人的家庭一个星期的垃圾也就装一袋够了。
市民刚开始垃圾分类分错时,清洁队会耐心纠正,遇到偷扔垃圾的,队员们会在垃圾袋中找线索,找到乱扔者重罚,没有线索的,就在乱扔者经常出没的地方伏击守候,也有市民会拍下照片举报。
家庭垃圾除厨余垃圾外,可分两类,需要付费的一般垃圾,不需要付费的可回收垃圾。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都可回收,当市民把垃圾按要求分类后,真正花在垃圾袋上的钱就少了许多。
这也是实施垃圾新政后,台北垃圾能够锐减的原因。2000年,台北垃圾日均2970吨,2009年只有1009吨,减量67%,资源回收的比例也从2.4%提高到45%,曾经规划的新垃圾填埋场已无需兴建。
没有了街头随处可见、散发着恶臭的垃圾箱,环境变得干净了,市民们都非常乐意配合垃圾分类,尽管这会给他们带来些小麻烦。
陈庆安说,台北能实现垃圾“零掩埋”,在于法律配套、教育引导、志愿者和社区共同努力,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市民配合。
政府在持之以恒的推进中做了许多工作,制定专门的垃圾回收法案,开始“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后,政府垃圾处理费收入少了,工作量多了。要监制有防伪商标的塑料袋的生产,要和流通领域打交道让市民能方便买到,要制定政策鼓励厂商对回收的垃圾再利用。
清洁队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他们要对收集来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旧家电、旧家具会送去修好再低价卖给需要的人,一辆旧自行车修好后只卖100元,学生的校服处理后捐给贫穷国家的孩子。
目前,台北正在试验沟泥沟土再利用,规划论证焚化飞灰水洗后再利用于水泥原料,争取今年底就实现“零掩埋”目标。
据悉,未来台北还将再引进“垃圾全分类设施”,进一步减少焚化量,降低污染,并充分回收其中的资源物质,循环利用,让回收量极大化,达到“资源零浪费”的永续环境。
没有了街头随处可见、散发着恶臭的垃圾箱,环境干净了,地球减负了,市民们非常乐意为“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出力。
2005年,全球100多个城市签署“旧金山绿色都市宣言及城市环境协定”,台北也参与其中,共同承诺在2040年做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今年,台北将提前30年,领先世界上许多先进城市实现这一目标,这令台北市民无比自豪。
下篇:“无线宽带-宽带无限”
很多到过台北的人说,台北城市不是最大,城市经济发展或许也不是最佳,但“台北的便利生活”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台北案例馆里,有两部很美的短片,一部是侯孝贤导演的《台北?生活?微笑》3D短片,描写台北的一天,几个年轻人在早上上班的地铁上正在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另外一部《台北,让生活更美好》的短片描写了台北一家人的生活,其中就有远程医疗的画面,两部短片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台北的无线网络生活。
台北的“无限宽带-宽带无限”建设至今已逾10年。从1999年起,台北以“多用网络、少用马路”的核心理念,推动“网络新都”计划,加强电子化政府服务及提升市民数字生活应用。
2003年起,新的“网络新都”计划以“数字城市、行动台北”为目标,致力于建设全市公众无线局域网络,积极将台北市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都市。
2007起,台北更以“智慧城市、优质生活”目标来推动“智慧城市”计划。以电子化政府、网络化小区与数字化生活为策略目标,提高市政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鼓励市民参与建立友善小区。
这一年,台北市无线网络建设的AP数目达4200个,覆盖面积为133平方公里,平均覆盖了台北市90%的区域,经国际认证机构认证,台北已成为“全球最大公共无线宽带网络城市”,台北人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上网。
当年台北提出“多用网络,少用马路”,很大原因是为了解决市政服务难题,十余年过去,台北人的生活因“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应用服务而变得十分便利无限精彩。
这里记录的只是台北案例馆展示的部分台北市民的“网络生活”:
推动市民健康管理服务。市民可记录下每天的血糖、血压等数据,建立个人健康数据库,并可汇集健康体检、个人与家族病史等信息,就诊时方便医生调阅与诊断。
推动趣游台北地图导览服务。地铁站里设置了多媒体信息机,市民可通过手指触摸查询台北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信息,下载交通路线、店家优惠券。
1999市民热线服务。市民可以打电话反映大至市政建设的缺失,小至街灯不亮等问题,都会迅速得到应有的处理。通过传真与短信,即使有语言障碍也能进行交流。
公交车动态信息系统。市民可及时知道公交车位置动态信息,节省等待时间,提高公交出行意愿,还可了解即时路况、停车信息,避免找不到停车位或陷入拥堵。
此外,“无线校园”计划打破了传统的教室界限,带给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与教学环境,“行动办公”解决方案让“台北市:行动工作者的天堂”的理想实现指日可待。
未来的台北将以打造“智慧城市、优质生活”为目标,将台北建成一个“水岸、人文与科技的台北城”。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