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19
“本书对于许多亚洲建筑师将极为有用,可以帮助他们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之林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建筑,而用不着为某些西方建筑师强加在其身上的民族建筑形式费心。”
--马来西亚建筑师 杨经文 博士 (Dr. Ken Yeang),
“关于中国新建筑的英文出版物实在是太少了,这本极其有趣和包容信息的书将广受欢迎。其原创性的研究值得称赞,文字和插图对这一领域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
--澳大利亚建筑历史学家 珍妮弗.泰勒 教授(Professor Jennifer Taylor),
“一本用英语写成的对中国当代建筑罕见和综合的历史分析 -- 本土建筑师薛求理博士25年来经历和目击了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开发,对涌现的中国建筑景观呈献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
--日本建筑家 隈研 吾 教授 (Professor Kengo Kuma)
中国古代并无建筑师这一职业,建筑学更不成学术和学科。近代以前的几千年里, 中国建筑成就辉煌,并不亚于世界上的其它文明,但史册上不见建筑设计者的尊姓大名,除了木工做法营造则例之类,建造房屋条规甚少。此一不寻常的现象延续到今日的中国建筑,这部分是由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内战和抗战,部分是由于1980年以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设计院体制。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景观园林的出版物汗牛冲栋,而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综合性分析则相对较少,英文出版物更是寥寥无几。
薛求理博士的英文近著《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香港大学出版社,2006)可望部分缓解这一局面。该书关于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论述丰富详尽,薛博士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各代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及其作品,涉及到大量闻或未闻的人物和实例,实难能可贵,使他有可能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建造革命》分为三部分:文化与转变,城市与住居,设计与创造。按照作者的意思,“革命”在这里指的是这段时期经济和建筑业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数量和规模,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给出过去25年中国建筑发展的图景,有条理结构,而且有事实,不管这种图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令人愉快还是讨厌的。”
此书的十章包括中国建筑演变的历史全景,海外建筑设计的影响,住宅政策到专业实践,城市化到地产发展,从前辈大师,到年轻的先锋派。在这些章节中,我对这几章特别有兴趣:第二章“民族形式和中国特征:负累还是机会?”、第七章“中国建筑师肖像”和第八章“实验建筑:崛起的一代”。我觉得这几章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批评性的审视, 这些章节中所描述的建筑师对建筑形式和语言有强烈的追求。社会条件、经济模式和技术制约是建筑师在设计时要面对的问题,而建筑师本人的追求才是建筑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西方建筑师在其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框架中有意识地发展了现代建筑,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师是被动地应付和被拽入了现代主义运动。中国建筑师提出的东西方结合,其实是一种文化对抗的策略。按照薛求理的观察,贝聿铭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1982年落成,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贝先生抽象了苏州园林和南方民居的语言,以一种现代的方法来处理中国建筑,这与使用坡屋顶和飞檐的正统习惯做法炯然不同。
在追寻中国特征的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教育和训练背景,也表现出不同的概念。活跃于1980年代的建筑师多为本土训练,如齐康、程泰宁、彭一刚、莫伯治等,他们着重于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以及现代建筑的功能和程序。活跃于90年代和21世纪的建筑师部分为“海归派”,如张永和、张雷、马清运等,用些西方理论成为时髦。而缪朴、王澍、刘家琨的作品,则更加倾向于本土的追求。
设计一个好的单体建筑固然可贵,今天中国建筑师的真正挑战是如何规划好城市和村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但步伐太快、秩序尽失。该书的第二部分 “城市与住居”反映了这一混乱的现实。作者仅仅罗列了城市生长、城市设计和住宅的统计图景,而未能深究城市设计在形态上和拓扑上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城市环境任意和机会主义式的发展使得作者在规划问题上的逻辑分析十分欠缺。换言之,该书第二部分给我们的关于中国城市支离破碎的印象和混乱大概正是今日复杂的现实所在。
作者将“私人事务所”列作单独一章作为建筑讨论使我略感唐突,最后一章“21世纪的中国建筑” 应更加强调建筑思潮的发展,而不应仅仅描绘社会的宏观现象。 虽然如此,薛博士的这本书仍不失为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一本详尽和及时的论述, 写得简练、生动、明晰, 附录后的“中国建筑大事年表” 将建筑活动和实例与社会大事相联系,可以看出作者的缜密心思。薛先生长期浸泡于中国建筑实践,对许多问题有其直觉的体会, 他的另一本书《中国建筑实践》着重于实务,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广受业界和学生欢迎,多次重印。这本新书则在历史和设计方面拓展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话题。
Contents:
Map of China and highlighted areas
Foreword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Chapter Two
"National Form" and Chinese Identity: Burden or Chance?
Chapter Three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nd Future Trends
Chapter Four
Survival Strategie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Chapter Five
Urban Design as a Tool for Better Living
Chapter Six
Form Follows Polici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ˇs Housing since 1978
Chapter Seven
Portraits of Chinese Architects
Chapter Eight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The Rising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hapter Nine
Behind the Building Revolution: Private Practice Unleashed
Chapter Ten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 Epilogue
Appendix I Chronicl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Appendix II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Publication
Bibliography
Index
Illustration Credits
Title: 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Author: Charlie Q.L. Xue
Publisher: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KU
ISBN/Code: 9622097448
Market Rights: Worldwide
Year of Publication: 2005
Pages: 232 pp
Size : 287x210 mm
Cover: Hardback
Characteristics: 580 color and b/w photos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作者:薛求理 Charlie Q. L. Xue
出版:香港大学出版社
精装本 203 x 280mm 开本, 232页, 587 幅彩色和黑白图片
ISBN:962-209-744-8
价格:HK$ 295 or US$39.95
读者可从网上订购:www.hkupress.org
版权声明: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