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09-08    



  刘敦桢先生


刘敦桢简介:

      刘敦桢(1897~1968):教授。字士能,1897年9月19日生于湖南省新宁县,1968年4月30日逝世于南京。刘敦桢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早年就读于长沙楚怡学校,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与柳士英等人创办华海公司建筑部。1925年任教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1927年该校与东南大学合并,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校理,1932年始任学社文献部主任。1937年后,学社由北平迁往云南、四川。1943年复任中央大学教授,1944年起任建筑系主任,兼重庆大学教授。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2-1968年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其间1960~1968年还任建筑系主任。1953年,受华东建筑公司委托,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新宁县一个清代官宦家庭。1908年就读于长沙楚怡学校,由于受参加同盟会的兄长影响,从小立志报效祖国,走“科学救国”的道路,1913年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和建筑科读书。1922年学成归国,在上海等地从事建筑和建筑教育工作,为国内培养了首批建筑人才。1927年参与筹组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致力于古建筑文献的发掘和考订。1943年以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筑界就有“南刘北梁”之说,南刘指的就是刘敦桢,北梁指的是梁思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敦桢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主任。除教学工作及培养中青年教师以外,在开展对我国传统民居与古典园林的大规模研究,以及参加并主持对我国建筑历史的全面总结与撰写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和决定性的工作。曾当选南京市、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任一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逝世于南京。

      他创建了由中国人经营的第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华海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对中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奠定了这一学科的主要基础。曾多次主持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建国以后,刘敦桢除了继续授课外,还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其中不少人成为国内建筑界多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坚骨干。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编写工作投入了极大精力。该书以内容丰富、图文精美著称,1988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对金钱看得很淡,作为一个建筑大师,从未给自己和家庭盖过一砖片瓦、留下什么物质财产,只有倾毕生心血创造的许多书稿留给后人。在半个世纪中,他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为了办好自己所创建的建筑系,他多次放弃了经济上或职务上的好机遇,一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艺术中国网 http://www.artcn.cn/]

刘敦桢科研成就:

      刘敦桢在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建系方针为:综合欧美与日本等国建筑学专业之所长,培养以建筑设计为主,加强建筑结构和建筑营造等工程知识,使其成为既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较好的设计与表现能力,又能妥善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建筑师。并制定学制为4年,课程按学分计算。这些原则不但成为该系数十年办学的依据,而且还成为兄弟院校新建这一专业的重要参考。

      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他研究了我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抗日战争期间,他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一大空白。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整理出版。出版后,蜚声中外,又被译成英、日文出版。他集中了建筑史学界和部分考古学界的老、中、青学术精英,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7载,改稿8次,终于在1966年成书。该书至今仍是重要参考书,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艺术中国网 http://www.artcn.cn/]

      刘敦桢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严于律己,诲人不倦,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抗战前夕,日军占领了东北和热河,知道刘敦桢曾留学日本又有古建筑特长,要他去承德为伪满整修避暑山庄,先给大洋10万。他在日军的威胁下,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

      刘先生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云南、四川等地的古代建筑和园林均做过实地考察,查遍了有关古建筑的古籍文献,并写下了数十篇调查报告,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从1959年起,由他主持编著《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七载,八易其稿,“文革”后出版。他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刘敦桢文集1~4卷》。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2)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3)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4)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5)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6)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7)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8)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9)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10)

              >> 

[page]





中华古建筑设计作品选(11)

 <<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