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08-15    
我们的设计 是不讲风格的

  潘鸿彬:  

  香港理工大学室内设计(荣誉)学士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

  香港泛纳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2008年度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

  2010年度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

  NO.1 品牌+风格  “我们的设计是不讲究风格的。我只是倾向于灯光和颜色效果的营造。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漂亮只是最基本的,创造商业和文化的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房周刊品牌设计一直是您推崇的,那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品牌设计之路的?

  潘鸿彬:品牌设计在欧洲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了,而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步。我是香港理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香港的大学是3年制的,我们学校前2年是学基础,第三年才分学科,我选择的就是商业策略和创意设计。大概从那时开始,就已经接触品牌设计了。

  房周刊:您的设计作品一般是倾向哪种风格的?

  潘鸿彬: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历史背景造成的。内地的设计师讲究风格,但是每个客户不一样,不可能每个客户的设计作品都是雷同的,所以我们的设计是不讲究风格的。

  我只是倾向于灯光和颜色效果的营造。它们给客户的第一感觉一定是要有冲击力的。我一般都是先定一个主题颜色,然后根据这个颜色再结合客户的信息和需求进行整体的设计,然后给客户带来独特的体验。

  我认识很多设计师,他们不管市场,只要做的漂亮就可以了,比如红色是他的风格,因此做每个项目都是用红色的,不是这样的。

  你一定要先了解尊重你的客户,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漂亮只是最基本的,你要创造商业和文化的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你不断的挑战自己、不重复自己才能做到的。

  NO.2 教授+教学

  “在香港室内建筑和室内装饰是分的很清的。我们偏向室内建筑。学生想事情的层面是比较宽的,设计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意,要一代比一代新鲜。”

  房周刊:作为理工大学设计学的教授,您主要教授什么课程呢?

  潘鸿彬:我在大学里教环境和室内设计科,但是我主要讲商业策略和创意设计的融合,这在中国还是空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央美院都没有这方面类似的课程设置。但是这个科目在欧洲尤其是荷兰德国英国这三个国家都做得很好,已经很成熟了。

  房周刊:你觉得香港和内地关于设计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潘鸿彬:香港只有香港理工大学有设计学院,是唯一的。不像内地,设计专业要么放在建筑系里要么放在环艺系里,地位很尴尬。我们不是先把专业分好,而是按照文化的、商业的大的类别这样分的。毕业后,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比如你要创造文化价值、你要创造商业价值而进行设计,这是第一个差异。第二,因为香港的空间很小,因此我们教育学生都是立足香港以外的空间,可以从很小的空间开始,最后涉及很大的空间。而且把室内和室外结合起来。在香港室内建筑和室内装饰是分的很清的。我们偏向室内建筑。学生想事情的层面是比较宽的,设计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意,要一代比一代新鲜。这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这才是设计。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做好玩的东西出来,我们会把平面设计、时装设计、产品设计放在一起,他们是互相关联的而不是隔断的。

  房周刊:您是设计师也是教授,您更喜欢哪个身份?

  潘鸿彬:两个都喜欢。我2003年做自己的事务所后,2005年理工大学来邀请我,我说我有自己的事务所,不能够再去做教授,他们说可以,只要你的合伙人帮你看着事务所,你就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很需要这个。

  NO.3 协调+差异

  “内地的设计师是等建筑做完以后,再进入,对内部做一些改造。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艺设计、灯光设计同时进行的,这样方便沟通和协作。”

  房周刊:每个城市有各自的特点,您怎样协调不同地区消费需求的差异?

  潘鸿彬:我们在做方案前都要先做市场调研。我们会研究竞争对手,比如这个产品在这个地区有多少家竞争对手,有什么样的差异性,这是我们在创意设计之前必须要做的,做完这些,再根据当地的特点和人们的消费理念做创意。我的事务所不做家装项目,商业项目是最难做而且最复杂的。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百上千上万人,你的设计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功能要求上、在品位上、口味上都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观念,这样客户才会买单。

  房周刊:香港与内地设计师在设计作品出炉的过程中有区别吗?

  潘鸿彬:设计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一定要灵活。当我们了解了客户的基本信息后,要用设计和包装帮客户做品牌的宣传,这是设计师的强项。这跟内地有一点不同,内地的设计师是等建筑做完以后,再进入,对内部做一些改造。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艺设计、灯光设计同时进行的,这样方便沟通和协作,也减少了后期的拆改,也是环保节约的。我很愿意和内地的设计师沟通,也愿意把这样的理念进行分享。内地的设计师一定要多参加一些奖项的评比,不是那种带有广告性质的,而是真正的设计大赛,多拿一些奖项,对将来事业的发展很重要。

  NO.4 分歧+处理

  “如果你觉得这个设计师表达不出来你想要的功能和理念,那你就不用再找他了,你自己做设计师就好了。”

  房周刊:在与客户出现分歧时您是怎么处理的?

  潘鸿彬: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专业的,方案出来后,如果对方不满意,我会在不影响整体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改良。方案确定了,已经开始画施工图纸了,如果再改,那是我不能认同的。这时我有两个处理方法。一是,再改下去我就不做了。如果你觉得这个设计师表达不出来你想要的功能和理念,那你就不用再找他了,你自己做设计师就好了。我和每个品牌合作时我都会很坦诚的和他们讲。这不是我们愿意碰到的。第二,就是幸运一点的,客户听取我们的意见以后,他们会问公司的一些顾问,如果顾问和他们的想法又有不同,他们就会觉得还是设计师是对的,他们就会找回我们,我遇到过这样的客户。设计方案做好后,不采纳的情况还真是没有的。我们还算比较幸运,我做的品牌一般都是连锁的,方案确定后,就会在不同的城市复制,即使改动也是很小的。

  房周刊:据说您在学设计前几乎没有美术功底?

  潘鸿彬:是的。当年上学时我很乖,也很怪。我没有学过美术,我中学是念理科的。考大学时我告诉自己要念一个有创意的学科,所以就选择了设计。上理工大学后,一切从零开始,学画画、学摄影、学画图纸等。后来毕业考试,我考了第一名。从零开始到第一名。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房周刊:您自己的家是怎样设计的?

  潘鸿彬:我的家很简单很温馨,基本的材质就是木头。我给它起名叫Panhouse。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