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2-08-21    
韩冰很忙,我们采访他的前一天他才刚出差回来,他很自然地告诉我们,“因为项目多,天华每个所的所长都这样,一周至少3次外出3次汇报,都是在开无数的审图会和项目例会的工作状态,呵呵。”

  韩冰1994年进入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从本科一口气读到博士。经历了十多年的求学过程。2008年伊始加入上海天华建筑,成为天华建筑当时最新建筑团队的掌旗手。
当我们对他这段超长的读书经历表示佩服的时候,他笑了,“现在博士一点都不稀奇,干建筑这行,积累主要是靠实践,实践都来源于无数的工程。”

  “2002年,我读博士那会,在复旦国家科技园里面开了个公司,上海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7年博士当中大概有4年到5年的时间都在做这个,真正读书也就是一两年。念书也就是上上课,写写论文,大概这样。”到了05年,他的分公司就开到了重庆。

  一直到2008年,以住宅设计占据建筑设计行业一方霸主地位的天华建筑希望将擅长的设计领域逐步拓展到公共建筑设计市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韩冰因为有着同样的抱负和潜质而与之契合,放弃了自己的公司和更多设计机构的邀请加入了天华。

  09年。韩冰带领30多人成立了天华建筑五所,当年公司的五个中标项目,就有三个是由五所来完成的,交出这份完美的答卷这支年轻的队伍仅仅用了四个月。如今,五所已经增加到50多人。他所领导的四、五所总人数加起来已经过百。“规模再大,精力上就管不过来了。”韩冰笑道。

  在同济求学的日子,恩师冯纪忠先生的建筑人生深刻影响了他。 “建筑尽管是复杂的,但又是单纯的,并非总充满着玄奥。”他说。
[page]
记者 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有这么多位建筑大师,您最欣赏谁?

〓日本的安藤算一个吧,两国文化很接近,而日本的建筑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全面和成熟了,在建筑的技术、建筑的实践度方面做的非常好,精细,非常的工业化。欧美跟我们的差距就相对大一点。比如英国科斯特那种东西,他可以通过那种很技术的手段去做,在中国就很难实现。目前来说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所以我首推日本的。结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国的文化属性,民族性格的体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结合,在材料的运用和产品的设计上,体现一种人文张力。在日本的建筑师和事务所很多,也很不错,而安藤这种人文和技术结合的表达方式是比较理想的。
再就是福斯特。他是介于同样在中国走红的的赫尔佐格、库哈斯这样的小众建筑师,和KPF、SOM、美国的盖斯勒、凯里森这样的设计团体形象展示的事务所之间的。福斯特事务所里面,他就是灵魂人物。他的东西没有大事务所那样纯商业,又没有小众设计师这样自我。商业和设计平衡得非常好。英国的建筑师里面,包括福斯特,他们在亚洲做了很多东西。比如福斯特就中标设计了很多机场,其他项目也很棒。包括在阿布扎地,他跟那个联合酋长国做的那个东西也很厉害。

记者您从业这么多年以来最满意自己哪个作品?

〓下一个。严格说来比较满意的作品正在建造中吧。现在回过头看,感觉之前很多东西相比更成熟的作品来说都没有特别的好。目前现在做的方案和施工图方面倒是有几个还可以,很期待。其中一个在苏州的武夷山路科技城,叫苏州新区的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那个做得挺好,应该能拿到我们公司的设计大奖。

记者你们这个大奖是针对已经建成的还是包括在建的?

〓可以是在建的,奖品不同,30台ipad加20台iPhone4,每个参与这个项目的人人手一台。我讲的作品都是建成以后有实景的,完成度也很好的,这样的才算。

记者建筑的技术与艺术,你觉得哪方面最重要?

〓学生时代觉得艺术蛮重要的,我们所有人梦想一定都是做大师。工作了以后在总听前辈们说中国是很缺这样那样技术,先进国家怎么样好。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中国也是有很多技术的,因地制宜嘛。
其实技术与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关系,始终是从与主的逻辑关系,所以论二者的关系,绝不能放在一个层面进行,因为二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技术的进步只是在建筑艺术的发展方面起着刺激作用。因为建筑本身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当建筑技术强烈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时候,只能说技术在建筑的表现上占了上风(此时的艺术也并未流失,不过是技术的表现力太强大而已)。
建筑是人类的愿望、思想、几何和理性的表达,应该是充满想象的。如果仅仅从从这方面来说,关键的、设计上的东西我还是觉得艺术更重要。

记者建筑设计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最投入哪个阶段?

〓像我们做方案的,按理说应该都很投入方案的概念阶段,但我现在最投入的应该是后面的实现阶段,这是目前困扰我最大的。很多设计师都做方案,做方案的人才也不缺,但是把方案实现却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比如说,一个项目方案出来,我们就把这个建筑设计包括景观设计都当成做一个家具。我们把它叫做建筑的布品设计,换言之就是把它想象成很多家具的零件,你把它一个个分离出来,然后去想怎么实现这个设计,就像工厂里造出来的东西一样。我们不仅仅是设计者,还是策划者,要从开始到结束的全程服务。
所以我现在更关注后面的实现阶段,东西怎么去实现,这个特别难。这个阶段就跟那些一线的工人或厂商一样。你的图画得再漂亮,方案做得再好,到时候交给工人,工人说这个东西根本做不出来,或者工人就不给你干,为什么呢,因为他说那样太费劲了,或者他告诉你这个东西不行,再或者说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那你做的东西就没用处了。一个再棒的方案,需要完全实现展示出来了,才是成功的。
[page]
记者天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模会是怎样一个走向?

〓 所谓规模,我觉得不能仅仅只是人够多。从管理方面来说 ,就是看重我们所拥有的人员能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关键。设计、绘图、一些细节的秘书工作最好分开,一定要细分,否则会在设计的精力和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之间无法找到平衡。再者就是人员的素质。比如一个设计师只给出了草图,但是经过他的团队的最终实现成了一个成功的设计,这就是一个好的团队。我们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上走。

记者现在的建筑很多都偏重于欧式的风格,那中式的建筑会不会慢慢被减淡?

〓这个肯定是不会的,现在这个阶段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现在的很多中产阶级慢慢的开始喜欢中国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苏州的项目第五园,(所谓江南四大名园,他是第五园)。还有瑞安集团的一个项目,他们也全都要求必须是中式的。像这种产品出来还是很受一部分人推崇的。甚至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式比欧式还更有发展前景。

记者近年来我国搞了很多高层建筑,但人们对这个高层建筑是有很多非议的,比如武汉第三高楼,你是怎样看的呢?

〓建高楼这个是经济飞速发展阶段一直喜欢追求的东西吧,有些应该只是一些开发商在发展中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为了一些噱头的一个行为吧。我本人还是比较反对这种盲目的建高楼的行为。

记者您现在作为四所和五所的所长,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呢?

〓说实话这个可没办法平衡,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平衡得很好我认为是假的,他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所谓忠孝难以两全,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只能花在这个上面。对待不同的业主也是,比如我今天接受你的采访,就没法看他们画的图,所以说这个真的是没办法平衡。如果他说他平衡得了,只能说可能更侧重于工作吧。给家里和生活的时间更多一点。最好是工作的时候就全情投入,休息的时候就拼命地玩的工作模式。放假时多出去走走,你会觉得假期被拉长了。

记者作为一百多号人的上司,您比较看重下属的哪方面能力呢?

〓责任心。有责任心其实什么都能干好,就怕他没有责任心,最苦恼的,最纠结的就是责任心。高学历也并不等于高能力。说好的时间一定要准时到,我们汇报说好了3点,一定要提前,如果你到时迟到一定要把原因说清。尤其是当你面对你的合作对象,你的客户,等待肯定是不允许的。责任心非常重要,没有责任心将给其他环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您觉得我们现在这个建筑行业是个怎样的状况?

〓现在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业主给我们的时间太少。现在中国的这个时机不可能像欧美那样让你去精雕细琢,所以在当前的这个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只要能把当前的事情干好就可以了。建筑行业不光是做方案,我们在设计,理念概念这一块做得都很好,关键是最终的实践度。在概念阶段,你怎么把一个东西包装出来,最终呈现给你的客户。你呈现的一个东西,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在这么快速的情况下怎么去平衡整合好这些资源,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
[page]


韩冰简历:
韩冰,1977年出生,籍贯山东滕州,中共党员

主要专业经历:
1994年9月-1999年7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
1999年9月-2001年7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
2001年9月-2008年3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个人实践:
1997年-1998年现代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建筑师
1999年-2001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室包小枫工作室,主创建筑师
1999年-2008年同济大学“源·筑创作”工作室,建筑设计总监
2002年-2007年上海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设计总监
2003年-2007年重庆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
2006年-2008年项秉仁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主创建筑师
2008年至今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五所所长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