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这个建筑是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作品,叫“竹屋”。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叁通一平”,“七通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page]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竹屋是「长城脚下的公社」十二座住宅当中的其中一座。公社?光这两字就相当引人好奇。策划者张欣,出生于北京,儿时移居香港,后留学英国取得剑桥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95年返回北京,和夫婿潘石屹共创地产公司。叁十七岁那年(2000年)张欣和朋友北京大学教授张永和,从北京花了一小时车程,来到长城脚下这块连树都长不起无一处是平坦的荒地上。他俩本是心灰意冷的,随后突发奇想「何不找来十二位亚洲杰出的年轻建筑师,让他们各自设计自己喜欢的家」。此后,一举成名,2002年张欣因此计画案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page]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隈研吾在其着作《自然的建筑》中提到,在接受张欣和张永和的邀请之前,他对中国建筑的印象其实并不好。他觉得这块土地的边缘上充满了抄袭自美国80年代风格的超高层大楼,并且是二流的抄袭,而将这寂寥的风景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正是那些在自己国家裡吃不开的欧美叁流设计事务所,他甚至有一种「连毛泽东也被欺负了的感觉」。不过,当他听了张欣和张永和的热情邀约:「不要欧美的叁流抄袭,我们想做的计画是,只要集合亚洲生气勃勃的建筑师,把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亚洲向全世界发出讯息。」此后,隈研吾决定效法竹林七贤,在竹林裡找希望。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竹子多半用在室内的装饰上,少有人会拿它来做支撑建物的柱子,塬因是它在乾燥后很容易裂开。可隈研吾认为,若只是把竹子当作与大地断了缘的装饰,那么,竹林裡那种与大地成为一体,彼此相互支援,既纤细又强中带着柔韧的物性本质就不见了,也不会感动人的。怎么办?把竹子当模子,然后在裡面灌入混凝土就行了,隈研吾说这灵感来自称为CFT钢管混凝土的新建筑技术。解决了强度问题,还有耐久性问题,竹子除了要在适当的季节砍下才不易腐朽外,砍下之后还要做热处理。
[page]
经由一连串的材料试验,隈研吾的第一栋竹屋是在日本完成的,可不能直接把它般到长城脚下去吧!他说:「若在任何地方都造出同样的建筑,那就和麦当劳一样了。即使栽植同样的萝蔔种子,因天候、土壤环境不同,日本萝蔔和中国萝蔔也会长得不一样。与其说建筑是工业製品,不如说是较接近萝蔔的事物。」隈研吾决定栽种「中国萝蔔」,但当土木工程公司把竹子的样品送来,专案经理对竹子的品质不一深感不安,隈研吾倒不以为意直觉这种不一致或许就是长城生产的「萝蔔」也说不定。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一般建筑开发会先将地整平,隈研吾考量长城脚附近没有任何平坦之地,若是整地,难得的有趣地形将消失无踪,因此师法长城的兴筑,以一个对环境较为友善的方式,不做整地,让建筑物的底部配合地形起伏。此外,这是个海外专案,土地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对海外的建筑师通常只要求提供简单图面,不用到现场,中日皆然,这个案子也不例外。可隈研吾认为建筑最终是由细部决定胜负,若把最重要的事委託给对方,他不懂辛苦设计所为何来!所幸,事务所裡有一位来自印尼的年轻建筑师叫卜迪,在设计费只够两人搭机到北京的情况下,自告奋勇前往万里长城担此重任。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2002年,「中国萝蔔」在印尼青年的细心培育下终于诞生了,果不出隈研吾的直觉,比起细緻精良又稍稍让人觉得拘谨的「日本萝蔔」,「中国萝蔔」可是率性又自在多了!
• 凡注明“石材体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石材体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体验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或至电0769-85540808 处理时间:9:00—17:00
石材体验网部份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